里宇婷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微課”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微課在小學古詩啟蒙教育中的應用,主旨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框架,通過將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元素科學的融合在一起,強化教學效果。本文則是通過分析以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存在的問題,探析微課在其中更加有效的應用方式。
關鍵詞:微課;小學古詩;啟蒙教育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古詩啟蒙教育中,基本是識字為主,翻譯亦是詩詞文字表面的含義,通常缺少了關于作者的創作背景的教學內容,在這種前提下,小學學生的學習是低效的,對于古詩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只累積了語文的基礎性知識,無法實現啟蒙教育的目標。然而,微課的種類豐富全面,內容簡短易懂,利用其優勢則可有效的對古詩進行全面的剖析,更加便于小學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一、小學古詩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傳統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部分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只以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為主,輕視小學學生成長過程中思想和心理上的需求,忽視古詩中深層的含義和所代表的獨特的時代文化。因為古詩教學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也無法深入,因此古詩對小學學生的影響力也就越小。因為輕視語文古詩教學的過程,把背誦當成教學的目標,這也是導致多數小學學生在古詩方面的學習欲望消極的主要原因。其次,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的內容方面,往往采用了統一性的教學方式,包括:古詩的核心意義、每一句詩的作用和含義等,而古詩中涉及到的歷史背景、作者的經歷等卻被忽略,最終令小學學生只是短期內記憶了大量的古詩,但自身的思想被統一,感受和想象力被限制,令古詩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價值,多數學生在古詩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也是因為如此。
2.教師綜合素質的不足。在小學語文古詩啟蒙教育中沒有大量而繁雜公式,并且古詩較短,內容較簡單,看似學習很輕松,記憶方便,但結合古詩與學生的思想意識、心理活動上的緊密關系和長遠性成長的影響力,在提高啟蒙教育的有效性方面則更加困難,而這表面對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其中包括:對古詩了解的全面性、與小學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的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教學研究和評價能力、教育心理學與個人思想品德等多個方面,此種綜合素質也是目前多數小學語文教師有所欠缺的部分。
3.新技術的使用問題。微課起源于互聯網,最早是個人錄制相關的技術類教學,而隨著國內互聯網和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更多專業的人士完善了網絡教學的模式,從而令微課更加的專業和系統。但在應用微課教學上,學校和教師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學習能力、硬件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單一而盲目的輔助網絡上的微課應用于自身的古詩啟蒙教學中,一方面無法發揮微課真正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與自身的教學產生嚴重的沖突和影響。這是因為在引入新技術的同時,教學模式沒有做出調整和改變,只是依靠加入新的元素,往往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古詩啟蒙教育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小學古詩教學基本以學生識字、熟讀和背誦為主,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是被動的,最終容易產生消極心理。針對一點,首先微課自身具備較先進工具和符合教學的多種素材,龐大的輔助性教學信息令古詩更加的豐富,從而更加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拉近了小學學生與古詩之間的距離。例如:《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單靠小學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難以真正體會到詩中意境,而微課則可把靜態圖片、動態短片以及音樂效果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令學生可以全面而直觀的賞析古詩。
第一,對應四句古詩展示動態圖像,令瀑布奔騰直下和霧氣迷蒙的自然景觀完美的融合;第二,播放模擬古詩情境的圖像,展現作者觀賞廬山瀑布時的意境,刺激小學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以微弱的瀑布聲為背景音效,朗讀古詩,朗誦的速度與音調英語圖像的進度、風格以及古詩的特點相符。
2.利用微課剖析古詩的文化。古詩的時代背景與現代小學學生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卻別,無論是生活環境、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都有根本性的差異,多數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會因為無法深入的理解古詩的內涵,而降低學習效果。因此,在應用微課時則需要剖析不同古詩所代表的獨特文化,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古詩文化的距離,包括:古時人們的言行、生活模式、人物經歷等多種文化元素。
如:人們熟知的古詩《靜夜思》,字面上的內容雖然簡單易懂,但多數小學學生對李白以及當時的政治背景較模糊,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古詩啟蒙教育的效果。針對這一點,利用微課應首先豐富《靜夜思》的教學內容,令學生對其有一個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首先是作者李白幼年、青年直至晚年的成長經歷和事業發展;然后是當時時局對李白的影響,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作者是在何種情境下所創作的這首古詩,以此讓學生可以真正的體會古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擴展古詩教育的影響力。在應用微課的中后期,當小學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和全面,對微課也更加適應和熟悉,教學的方向也應進行調整,即:對比較不同古詩之間的差異性,強化古詩對小學學生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力。
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將這首古詩與陸游的《示兒》進行對比式的教學。第一,利用微課把杜甫在聽到戰爭勝利后的喜悅心情展示出來,同時《示兒》中則表達了陸游遲暮之年,還在心系國家的戰況。之后,以兩首古詩為依據,向學生展示杜甫和陸游兩人不同的言行,如:杜甫的“狂傲、縱酒、回鄉”,陸游的“空、悲”,通過對比令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更加的清晰和突出。最后,剖析兩位詩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此令小學的古詩教學不再只以識字為目標,脫離考試的限制,對學生的思想啟蒙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結語
微課是現代科技快與文化快速發展的產物,雖然內容上豐富多樣,可以滿足小學古詩啟蒙教育的多種要求,但同時教學經驗和相應研究較少,在應用上還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整,以此真正滿足小學學生思想啟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
[2]王曉剛.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和對教師的基本要求[J].信息記錄材料,2018(05).
[3]高克貴.試論微課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亞太教育,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