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晨玲
摘 要:學生骨干培訓班主要是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方式,培養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學生骨干。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國數百家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深入開展大學生骨干培訓班建設。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大骨班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培訓班建設有效路徑及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建設
一、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培訓班建設的現狀
1.角色定位
對個人而言,部分學生在初加入時表現出強大的優越感,但在長期的培訓過程中容易出現組織認同感降低和活動積極性不足等問題,甚至出現自暴自棄和急功近利的現象。從學校層面來說,從最初的選拔推薦到后期的監督管理,存在對學干隊伍定位不清及發展規劃不足等問題,不能很好的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
2.日常管理
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總體特點表現為:價值取向多元化,活動需求多樣化,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缺乏社會經驗,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極易被各種不良思想左右,產生模糊、錯誤的認識和消極、曲解的思想。對于“大骨班”的日常管理存在機制建設不全、實踐鍛煉不足、準入準出無序等問題,不利于標準化、系統化的進行管理和培養。
二、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培訓班建設的有效路徑
1.培訓設計多元化
“大骨班”雖是以政治理論學習為主,但也應貼近新時期學生骨干成長需求設計培訓,開設多元化學習形式,除了基礎的理論學習外,還可增加如讀報活動、軍體訓練、素質拓展、主題論壇等設計,在激發學員興趣的同時,也培養學員的時代使命感與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將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自主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習成為常態,構建學習型學生干部隊伍。
2.培養模式體驗化
突破以理論教學為主的限制,發展以體驗式教育為特點的培養模式,通過軍體訓練強化學員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勇氣與協作精神;通過心理素質拓展提高學員實踐動手能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潮流新銳的時尚元素融入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來,打造富有吸引力的體驗式教育,培養學員健全人格,讓學員在做中學、從學中悟、從悟中行。
3.平臺建設信息化
在建設中融入新媒體概念,打造屬于“大骨班”的“互聯網+”平臺。通過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搭建理論學習、調查研究和實踐交流的信息平臺,隨時隨地共享培訓資料、交流心得體會、及時反饋評議,突破院校、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學習,方便快捷地交流和分享的學習感悟,促進各院校學員之間的思想交流與碰撞,也為學員們的后續交流提供了基礎。
4.管理機制健全化
要拓展完備的培養機制,不僅要構建一套硬性剛性的工作制度,更重要的是要設置動態可持續的動態管理制度。“根據教育目標的不同要求,教育內容的不同特點,以及教育對象思想問題的性質、存在方式及產生的原因等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切實規劃好、設計好、實施好高校學生骨干的培訓教育和實踐活動,提高培訓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新性。
三、建設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培訓班的現實意義
1.是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及新時期高校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生骨干培訓班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方式,來培養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學生骨干,不斷提高高校學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政策理論水平,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是結合高校組織建設和教育引領的積極舉措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積極優化組織育人,把組織建設和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高校大學生骨干培養工作通過招收各級群團組織和學生社團骨干進行統一指導和培訓,在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同時,也有助于發揮團學組織優勢,推進服務型團組織建設。
3.是保證學生組織源動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機制
《黨政領導班子后背干部工作暫行規定》指出,后備干部是領導班子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重要措施,要使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高校大力發展學生骨干培訓班建設,針對新時期高校學生骨干的成長規律和實際需求,不斷提升其政治素養和思想境界,優化其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永葆學生組織的青春活力。
四、結語
對于新時期的高校學生,特別是學生骨干,一定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教育,身體力行,使理想信念產生外在的、讓人感受得到的強大力量。不斷加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論學習和深入理解,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修養,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