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在澳門、長在澳門的朋友常常會感慨澳門如今的變化,從一個小漁村,填海造地至今,半島南邊的氹仔與路環連成一個大島,氹仔匯集了澳門最熱鬧的娛樂度假村。因為澳門面積只是相當于內地一個縣城的規模,游客在此停留時間并不會過久。近幾年,澳門政府開始舉辦各種音樂節與藝術節,在商業語境下加入文化藝術的內容,力圖使得商業的生命力更加持久。永利澳門有限公司舉辦以“永利藝賞——人間樂園(Wynn——Gardenof Earthly Dellghts)”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是為響應澳門政府發起的首屆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Art Macao)。
展覽作品分布于永利澳門及永利皇宮兩處地點,策展人Chip Tom挑選了拉菲克·安納度(Refik Anadol)、艾杜雅多·特雷索迪(EdoardoTresoldi)、珍妮弗·施丹琴(JenniferSteinkamp)和MAD ArChitects等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于此。商業環境中的藝術作品除了需要具備藝術作品本身的學術性,還需要具有與觀者互動的能力。土耳其藝術家拉菲克,安納度的作品《澳門流》,是一座數據雕塑,其靈感來自每隔30分鐘收集的高頻雷達數據。從30天里的海平面活動中收集而來的數據,通過LED屏呈現出的,是富有詩意的美感體驗。來自意大利的艾杜雅多,特雷索迪擅長使用金屬絲網等工業物料的透視感進行藝術創作。這次他的裝置作品《圣禮》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語言:拱頂、廊柱等結構的連貫性讓人聯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及古典建筑元素,透視感編織出不在之物的形象。這件作品不僅向已然消逝的建筑物致敬,也向應然而變的空間致敬。
除去在藝術活動期間展出的藝術作品,永利澳門與永利皇宮的空間中都陳設有價值數億美元的藝術品,例如永利澳門酒店大堂中的景泰藍駱駝、《帝皇之旅》掛毯,永利軒中餐廳的水晶龍,永利皇宮西名店街店巨大的巴克勒公爵花瓶和雙耳瓶,近商務中心的八折式嶺南屏風,等等。這些博物館級別的藝術品,均為永利公司自己的收藏,并毫無保留地層示于公眾場合。
實際上,“永利藝賞——人間樂園”是澳門文化藝術活動“藝文薈澳”的組成部分。在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澳門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一文化戰略定位,正是“藝文薈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10年來,各個地方城市都開始意識到傳統商業形態的發展瓶頸,在物質富足的情況下,大眾開始有了消費升級的強烈需求。管理者們意識到了文化藝術所能賦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可見的全球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卡塞爾文獻展”(德國卡塞爾)、“阿維尼翁戲劇節”(法國阿維尼翁)、“愛丁堡戲劇節”(英國愛丁堡)、“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日本新瀉縣)……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成為大批游客前往的旅游打卡勝地,雖然大批涌入的游客給當地原住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但毋庸置疑的是,除去顯而易見的經濟上的收入增量,這些城市已經成為代表本地文化藝術的一張名片。
2019年,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推出首屆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Art Macao)。活動從4月開始,持續時間超過4個月,這期間會帶來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主場展、多個度假村和酒店藝術展、多個駐港澳外國領事館展覽,還有多個戶外藝術裝置展覽。另外,“藝文薈澳”還包括澳門樂團與澳門中樂團的樂季重點音樂會、文化中心亮點表演節目、國際青年節慶、高校視覺藝術展示等大型文藝活動。這些活動必將給在澳的本地居民和到澳的游客留下不同以往的體驗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說:“我們希望通過充分調動各參與單位的人才和空間資源,聚合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多種形式,呈現一流的審美品位和人文精神,探索澳門文化藝術發展新路向……從而將澳門的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隨著文化藝術內容的注入,會讓人對這座歷史文化遺產城市,有著更為知性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