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凡
【摘 要】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的起點和基本功。因此,小學教師應該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放到教學任務的重要位置上。面對新時代生活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明確目標、讀悟結合、練評結合這幾種途徑來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朗讀;小學語文;重要性;途徑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曾指出: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教育家葉圣陶就朗讀也曾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的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當時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當時的心靈溝通。”然而,我校地處農村,學生的構成基本是當地農民子弟和外來打工子女,流動性大,學生語音面貌表現出普通話水平低,朗讀中還存在諸如:多字、丟字,聲音放不開,語氣、停頓掌握不好,情感表現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
朗讀是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韻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作為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朗讀加強指導,使學生能有滋味地讀,恰如其分地讀,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朗讀的實效性。那么,我們可以從哪些途徑著手來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
一、創設情境、調動興趣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一個逐步感悟、逐步深入的過程。蒼白的語言,單一的情境會將感情朗讀陷入一潭死水,顯得僵化、枯燥。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朗讀課文時,老師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讀”的興趣。
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創設情境”。如:教學《精彩的馬戲》一課時,教師可先根據課文內容逐一展示幾幅連環畫,讓文章的內容在畫面中呈現,也讓學生能進入到畫面的情境中去,同時讓學生朗讀相應的段落。然后老師提出:“我們把這幾幅連環畫看作是一部動畫片,誰愿意給這部動畫片配音?”這么一來,孩子們讀的勁頭馬上就來了。
二、明確目標、讀有實效
課堂上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后,更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為了避免學生泛讀走過場,教師要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朗讀,以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加深對文本理解的目的。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提出“讀”的具體目標:
1.初讀課文。這一層次要求學生正確地讀,正音正字,理解字詞,感知整體。
2.細讀課文。這一層次要求學生進行明義性的朗讀,以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弄清作者的寫作目的的效果。
3.精讀課文。這一層次側重表情朗讀,從研究文章的精華之處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逐步進入情境,介入角色,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以《林海》為例,可以提出這樣的朗讀要求:細聲輕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找出正確讀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正確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朗聲通讀全文,讀懂詞、句、段,看作者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怎樣描述它的嶺、林、花的特點,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精讀課文,摘錄文質兼美的文段反復讀,看作者如何展開豐富的聯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樣,學生朗讀的目的明確,層次分明。具體的目標使學生讀有方向,走有路子,達到閱讀要求。學生的朗讀技巧也在多層次“讀”的訓練中自然形成,得到提高。
三、讀悟結合、相互促進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重點詞句和段落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到文本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將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評結合、促進發展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教師要設計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朗讀形式。可采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等。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后而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
總之,朗讀在小學語文活動中有著不能忽視的重要性,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只有讓學生掌握合理朗讀方法,創設豐滿、生動的情境,明確目標、讀悟結合、練評結合地開展朗讀才能緊緊扣住情感變化的主線,感情朗讀才會變得既富有感情,又有靈氣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張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