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體系,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受到的挑戰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加激烈。針對當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普遍淡化弱化的問題,新時期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途徑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關鍵詞:全球化;主流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當今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體系。在全球化進程中,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受到的挑戰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加激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在這一背景下,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刻不容緩。
一、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淡化、弱化現象嚴重。近年來,在全國高校大學生中普遍出現主流意識形態淡化的現象,最為突出的體現在大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態度上:大部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目的非常明確,僅僅把“思政課”當作獲取學分或者以后考研的工具,而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清;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用逃課、上課吃東西、玩手機、看小說、睡大覺等消極方式應對“思政課”學習。
主流意識形態的淡化、弱化直接伴隨的就是高校大學生的“信仰失落”問題,即對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的信仰失落。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當前大學生的信仰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庸俗化、不確定性的趨勢。一些學生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認同感發生偏移,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產生懷疑,進一步動搖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政治信仰不斷走向邊緣化,并且錯誤地認為“資本主義的一切都是好的”。與此同時,信仰宗教和偽科學的大學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這足以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更為可怕的是還有一部分的大學生沒有信仰,他們信的是“現實”,奉行的是自由主義,追求的是超前消費,拼吃拼穿拼爹就是不拼學習;有的學生崇尚野性自由,跟著感覺走;有的學生過于自我,目空一切,排他現象嚴重。這些學生整體上表現出一種精神上的空虛和迷茫,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盲目地認為學什么都沒用,盲目地憤世嫉俗,盲目地排斥“思政課”的學習,整天無所事事,虛度了大學時代的好時光。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從客觀方面看,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引起上層建筑的變化,社會意識多樣化和多元文化并存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不可避免地形成挑戰;除此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西化”、“分化”和“丑化”的圖謀從未停止過。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國務卿杜勒斯就曾一廂情愿的宣稱:要讓中國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年輕人用美國的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進入到21世紀,美國更是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他們憑借其先進的通訊技術和話語霸權,不斷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進行滲透,企圖摧毀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美國對華《十條誡令》中公開提出“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播。只要讓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他們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20世紀末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這也使得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認識上產生了新的疑問,也使我們過去在這方面突出資本主義腐朽性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主流意識形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從主流意識形態自身來看,理論內容空泛,沒有真正挖掘出當前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真正做到以理服人;理論宣傳形式主義嚴重,宣傳只重形式,不講實效,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同腦外循環,沒有真正被學生接受并內化成他們的品質,進而反過來指導學生的實際行動;理論內容與客觀現實嚴重不符,理論內容、理論宣傳墨守陳規,沒能做到與時俱進,與不斷發展的、紛繁復雜的物質化的現實嚴重脫節,大大降低了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中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二、加強新時期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具體途徑
新時期,高校不斷加強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不僅關系到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從長遠看,還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應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路徑。
1.貼近社會發展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重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伴隨全球化的進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時期的挑戰,高校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主要陣地,要在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必須重建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威,開拓新的主流意識形態要素資源,推動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大眾文化的融合,使之更貼近社會發展實際,展現新的時代精神,同時還要與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狀況相結合,不能一味地依賴于傳統的“話語體系”和思維方式,用逃避甚至排斥拒絕的做法來保障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這樣不僅無助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塑造,還有可能會造成主流意識形態領域的封閉和主流意識形態功能的弱化。
2.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地位,轉變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思路。首先,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目標和功能。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來,對社會進步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產生深遠影響。馬克思主義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我們要讓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去接受這種科學的理論,而不是被動的去灌輸,引起學生反感,反而事倍功半。其次,主動賦予主流意識形態以鮮活的時代內容,把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發展變化,取得的成就等融入到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中,引導學生辯證地去思考社會的發展過程,最大限度地促成社會思想共識,增加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再次,正確處理好主流文化和大眾文化的關系,加大傳媒對主流政治文化的宣傳和引導,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
3.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的交融與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更加復雜激烈,進一步凸顯了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關鍵作用。從機遇上說,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旗幟的當代中國,其迅速而持續地發展壯大從根本上改變了蘇東劇變后的世界歷史格局。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意識形態已經從全面展示其制度優越,退縮到了力圖保住“底線”,表明其在意識形態上全面進攻的格局開始松動,從而給社會主義擴大其影響力提供了機遇。事實表明,今天的西方思想界不僅有馬克思復活、復興的跡象,而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趣也在加大。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主動地向世界展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作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1.加強教育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大學生群體意識。教育引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性工作。正確的價值體系只有被大學生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其群體意識,才能為學生所自覺遵守和奉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大學生人人皆知,進而成為大學生的群體意識。目前我們的理論教育遠遠沒有達到實效,并未使大學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不要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宣傳教育要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從學生抓起、從學校抓起,把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同時,宣傳教育要力求通俗化、大眾化,防止空洞、乏味的說教,要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緊緊抓住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解疑釋惑,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努力擴大廣大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形成思想共識。
2.營造輿論氛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媒體傳播之中。媒體是思想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推廣主流價值理念的主渠道。要充分認識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引領各級各類媒體認清肩負的責任,努力把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到日常宣傳報道中,積極營造有利于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輿論氛圍。目前,媒體傳播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為了吸引觀眾,增加收視率,大肆報道權二代、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奢侈生活,甚至是一些違背黨性原則的錯誤理論觀點和思潮,一些格調低俗的、封建迷信的、有害的精神垃圾充斥著書刊、報紙、網絡、銀屏等,嚴重背離了主流核心價值觀,宣揚了不健康思想,誤導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各類媒體不僅要做社會道德底線的堅守者,更需要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做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者,做主流、健康價值觀的傳播者,遠離低俗,庸俗、媚俗,保持自己在社會和公眾中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堅持以“文”化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文化產品創作之中。精神文化產品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道德情操,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好的著作會激勵一代人,一首好的歌曲會使人精神振奮。要著眼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文藝作品,生動形象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感情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正在獲取知識的大學生們,讓我們的莘莘學子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獲得啟迪。
4.注重實踐養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之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同大學生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實上下功夫。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完善教師職業規范、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核心價值體系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具有極大的群體效仿效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在活生生的具體形象中,大力宣揚像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媽媽吳菊萍那樣的鮮活人物,并將其結合教學內容融入課堂,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搭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平臺,讓大學生們釋放出他們的友愛,形成有利于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生活情景和外部氛圍。
5.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解決大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重要的是要凸顯人文關懷,把教育人、引導入、鼓舞人與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結合起來,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大學生們從心底里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簡介
毛艷,女,四川南充人,浙江樹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