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濤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音樂課程的理念開始朝著“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轉變,所以教學目標也應該明確學生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性地位,提高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教學的過程本就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去尋找探索的一個過程,音樂教學應該注重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課改對音樂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案;互動教學模式
小學音樂課堂在小學教育中起著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與音樂學習興趣的課程,學生通過音樂學習能夠對基礎的音樂知識有所掌握,提高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但是在現今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的興趣不高,并且在學習音樂過程中不能夠系統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只有尋找到合適的方法才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學習興趣以及幫助學生系統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概念
(一)小學音樂課程特點
小學音樂課程所開設的作用主要是為能夠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藝術,清楚音樂曲目的編曲形式以及演奏樂器與音樂創作活動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中高段的音樂課程進行分析,在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中,由于學生在此段時期對生活體驗的感受能力與探索創造方面的思維能力方面有著很大程度上的進步。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高段的教學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思維與音樂創造能力。
小學中高段的音樂課程需要通過聽、唱、奏,以及綜合表演、音樂編曲創作等多種的實踐才能夠開展教學。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來獲取音樂的豐富的實踐感受,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并且提高音樂素養培養音樂興趣。
(二)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內涵
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是指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面的學習教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以此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相互影響與作用的過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與其他科目的師生互動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音樂課程的審美特性,音樂學科的課堂互動主要圍繞著審美的特性來開展。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的重要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重要程度。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管理能力較差,沒有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例如在小學的音樂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將知識傳輸式的進行教學,雖然教學目標達到了要求,但是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認識依然是模糊的狀態。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看似遵循學生的重要程度,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教師的指導,無法選擇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二)教學形式單一音樂基礎知識學習缺少實踐性
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任何階段器樂都是作重要的教學工具,也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載體。器樂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是比較關鍵的教學內容,但是現今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器樂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日益嚴重。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器樂設備的缺失,所以在教學中只單純的對音樂基礎進行講解,在講解器樂使用時只對使用方式簡單講解,不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缺少對于基礎知識的實踐,學生不能融入器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最后導致器樂教學環節中的師生互動無法實現。
三、如何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一)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重視音樂欣賞與師生間情感共鳴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優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性,確定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保證能夠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科學的制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嚴格管理不僅確立教師的主導能力還要保證學生能夠發揮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對歌曲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歌曲來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交流,提出相應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同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以及師生間的情感共鳴。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創作者的心理變化也是音樂教學的一大目標。教師想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創作的情感感受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例如對于人教版五年級的音樂曲目《堆雪人》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此曲目的創作背景進行簡單的描述,以此激發學生對其自身經歷有所聯想。教師通過此教學方式將歌曲的情感巧妙的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欣賞優秀的音樂曲目。
(二)豐富器樂教學形式
器樂教學作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教學方式,需要更有效的豐富器樂教學模式才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興趣。首先應該保證樂器種類與樂器設備能夠滿足器樂教學的開展,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樂器選擇。另外教師應該將教學中所學的教學知識與器樂教學相銜接,保證能夠將課堂中所學的基礎知識應用在器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對教材中一首音樂欣賞歌曲進行教學時,讓學生聆聽歌曲演奏時所采用了哪幾種樂器,在學生回答后可以組織學生對樂器進行學習,嘗試演奏教材中的曲目。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的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效的實踐與記憶,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器樂知識與音樂基礎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優化師生互動方案是新課改的開展中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向,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有促進師生之間互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方式的掌握。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案的優化展開論述,對于師生互動方案以及在現今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曹超梅.乘著音樂的翅膀——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