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外匯》:您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運用中的先發優勢有哪些?
歐陽博思:首先會體現在效率上——區塊鏈技術可有效提高金融實體在交易核對過程中的效率。通常,銀行會指定其某一系統作為特定交易數據的來源。由于系統不兼容或流程等問題,會降低與外部方(無論是交易對手還是行業第三方)進行核對的效率;而區塊鏈可以把確認的貿易數據自動鑲嵌在內容里,消除了外部核對的需要。另外,區塊鏈也有助于加快金融實體間的付款流程。
其次,體現在提高效率上。通過將交易數據發布到公共平臺上,監管部門或其他相關方可實時查看交易情況。區塊鏈提供的透明度還可幫助監管部門更快地發現系統性風險。此外,非金融方也可以受益于區塊鏈應用程序所提供的透明度,因為其允許多方訪問相同的數據;而在傳統模式下,第三方持有的數據可能會出現混淆或隱瞞的情況。
第三,體現在彈性的增加上。在大量節點上存儲數據,有利于增加數據彈性。因為區塊鏈參與者的數量越多,數據就會越豐富。在這一方面,區塊鏈系統類似于大規模復制的數據庫。
最后,體現在治理與信任上。在區塊鏈系統中,在數據成為最終區塊鏈的一部分之前,大多數參與者需要就添加的數據達成一致。這與集中式保管和控制的分類賬大不相同。當多方對寫入數據、更改數據或刪除可疑數據有發言權時,就能創建一個更誠實的系統。
《中國外匯》:金融如何真正有效率地扶持小微企業,是目前銀行亟需深化的業務領域。供應鏈金融引入區塊鏈后,銀行能為中小供應商提供哪些更有價值的金融服務?
歐陽博思:中小供應商長期面臨許多困難,包括資金墊付量大、回款周期長、融資受限多、融資機構少、缺乏信用累積和數據等問題。由此引發的融資難,推高了融資成本。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可降低供應商在供應鏈中的信息成本,為供應商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支持。這需要深入挖掘客戶需求,為更多場景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為產業鏈生態圈的小微企業帶來革命性的金融創新。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雖然區塊鏈技術通過較好解決對債券債務的確權,能幫助銀行解決對貿易真實性的調查,進而使業務更高效地開展,但業務實質并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銀行仍應深入了解中小供應商的經營方式、盈利模式及其上下游客戶等。只有與客戶構建起真正的伙伴關系,才能扮演好提供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