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并未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展開聽說讀寫練習,也難以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必須設計科學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切實增強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感悟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言實踐活動
一、 引言
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品味語言,切實增強語言的應用能力。通過語言有效訓練使學生提高閱讀理解水平與知識歸納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加強課內課外的有效融合,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創新發展學生的思維,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二、 正確認識語言實踐活動內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語文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并應用語文,夯實語言學習的基礎,切實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語言實踐活動指的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語言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真對話閱讀活動中對文本內容進行感性思考與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傳授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質疑探究,通過聽說讀寫等各類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
三、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 語言實踐活動時間受到擠占。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結果卻忽略教學過程,過于重視表達卻忽略實踐。所以以學科為中心的各類非語文活動擠占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占據了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時間,學生難以進行實踐練習。
(二) 實踐內容有所沖淡。大部分教師仍然具有課堂權威性,認為自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需要被動式接受知識便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將網上的各類資料予以收集,不經篩選便一股腦的倒在課堂上,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此類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發表主觀意見,灌輸式教學已經取代了學生的個人閱讀實踐活動。
(三) 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由于學生與教師的語言學習意識較為薄弱,教師過于重視語言內容的分析,卻難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練習,難以在語言實踐中鼓勵學生予以積累和模仿,無法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與表達能力。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策略
(一) 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為語言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語文教學,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語文的思想情感,鼓勵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并應用語文,打下扎實的語言積累。所以教師必須開創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舉辦豐富多元的語言實踐活動,能夠鼓勵學生有時間進行自讀自創,通過讀書實踐能夠感受語言中的美好以及閱讀的樂趣。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完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語文材料中進行知識感悟與積累,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背誦或應用,也可以展開課外閱讀競賽,使學生在課后也能夠積累大量的閱讀知識。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將2/3的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由、用心地閱讀,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圍繞文章中的重點句子與詞語進行揣摩和思考,同時予以適當的點撥和引導,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交流與探討,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角色扮演感受文字魅力。
(二) 培養學生情感體驗,加強語言實踐活動的內化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者胸有境,入境時已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情感是在具體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于學生的情感能夠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完善,缺乏生活經驗,知識水平也有限,在教學中如果只依靠文字敘述,難以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應用音樂渲染教學氣氛,也可以應用多媒體,將文字內容以圖畫或者是影視的方式進行再現。使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呵護,能夠得到情感滋養,激發學習情感體驗。
(三) 重視學生實踐操作,切實優化語言實踐活動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實踐操作是語言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特征,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動口動腦能力。例如《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通過四次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情節發展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地讀出鳥兒心情的變化;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加上肢體語言進行角色表演,體會鳥兒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的朋友樹的艱辛。在這樣的語言實踐中引導學生真正感受到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友誼和鳥兒信守諾言、珍惜友誼的品質。最后再鼓勵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交流感受的時候可以從鳥兒的品質和大樹的遭遇等方面來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并對學生的表達進行相應評價。教學中不是靠說教便能引起學生情感體驗的,而是應當鼓勵學生通過親自的閱讀體會或者是角色表演,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體驗。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真正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能夠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需求,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實踐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切實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注意有機延伸 升華語言訓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積累訓練[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7(9):59.
[2]吳瑞雪.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鞏芬.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實踐教學活動設計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5):163.
[4]馮秀珍.提高小學生語言實踐水平的具體策略[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17(5):142-143.
作者簡介:方志偉,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市海港區杜莊學區平山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