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對人才的需求也從單一的技術型人才過渡到了整合型人才,這就對教育提出了要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還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情感教育在新課改所提出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學習氛圍,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更保證了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新課改要求學校的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以引導為主,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是要以素質教育為主,而語文教育作為百科之首更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也正是叛逆期,是決定學生一生走向的重要階段,有效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一、 情感教育的特點
所謂情感教育就是相對于唯理智教育而言的教育理念,既是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是新課改下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需要老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建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妥善解決情感與認知方面的問題,將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發揮,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建立健全性格的發展。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擁有四大特點:興趣性、成功性、審美性、創造性。
1. 興趣性。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內心的興趣最大的限度激發出來,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保持認真聽講的狀態,逐步培養學生自身對學習的興趣。該特性并不是要對于學生的各種興趣都進行無條件迎合,只針對和學習有關、促進個體發展、社會進步有關的興趣。
2. 成功性。該特征是指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情感教育要為其創造相應的條件,保證學生能夠成功的進行情感體驗,不但讓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更從中找到自信心,不管是學習還是日常活動、交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機會。
3. 審美性。該特征不只是單純的進行知識傳遞的過程,而是培養學生審美觀的教育活動。是由老師和學生自主參加用心參與的聯合活動。這一類型的教育活動旨在推動老師和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齊心協力共同創作出作品,是將兩者本質力量進行外化和現實化的一種活動。
4. 創造性。該特征從兩方面體現:一是沒有統一的模式及相對穩定程序可以作為參考依據,需要各年級老師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及課程內容,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課程的設置當中,從而實現創造性的工作內容。二是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創造精神,促進學生的思維運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素質。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新課改下的教育要求,這就奠定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情愿教育的實施可以幫助老師更加詳細地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能夠及時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情感觀念、審美觀念,引導學生全面的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 使用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微課的使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已經逐漸成為主角。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老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借助不同的教學工具來進行場景再現,讓學生能夠切身的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在學習《最后一次講演》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將國共合作時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相關視頻借助多媒體進行播放,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引導學生思考一下當時老百姓所承受的折磨及心理情感變化,再給學生播放一段國共合作時代背景下愛國人士遭受國民黨屠殺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一下當時國人的悲憤之情。然后老師要進行課文范讀,要將感情融于其中,該生氣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憤怒之情,該傷感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悲傷之情,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分組朗讀,也可進行比賽,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將帶入感情,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要融入情感教育,適時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正確的學習榜樣。
2. 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之外,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眾所周知要想學好語文除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之外,還要加大課余時間的自主學習與實踐應用,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去才能更好地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否則只能培養出只會讀書不會生活的書呆子。例如學生可以多參加網絡、報紙的征文活動、社區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福利院慰問演出、拓展訓練、夏令營活動等等,不斷地讓學生去嘗試、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真實的情感。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自始至終扮演的都是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的思想向積極、陽光、健康的方向去發展。
三、 結語
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階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地情感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素質化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阿麗.基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11.
[2]周珊伊.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皮革,2016(16):256.
[3]莫全洪.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2016(1):131-132.
[4]徐桂彩.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9):53.
[5]孫新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導刊,2010(2):116+195.
作者簡介:林超榮,一級教師,福建省龍巖市,坎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