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飛
摘 要:文章就當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實踐展開思考,理性探究,反思總結,互動研討。其著眼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數學興趣誘發;二是數學學習情境創設;三是數學學習環境優化。誘發數學學習興趣是建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動力,數學情境創設是讓小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開動思維腦筋,學會質疑問題,給學生創造學習條件,提供數學信息資源,放手學生積極自主實踐,增強數學學習效果。重視貫徹數學課堂“生本化”理念,摒棄陳腐的教師一言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元教學手段,積極運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數學學習環境,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改;創建高效;生本理念;全面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結構優化,重點仍關注學生把抽象的數學關系變得生動、具體直觀、以有利于數學興趣的誘發與培養;同時,也要關注良好數學情境創設,發揮出教師的數學智慧,這是發展數學思維,獲得數學技能及滲透數學思想的一個動因;還要關注全面優化數學學習環境、優化數學課堂結構、優化數學教學評價等多種舉措,實現小學數學課堂高效優質。
一、誘發學習興趣,充滿課堂活力
小學生的數學興趣缺失,學習自然缺乏動力。有了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就不會有負擔,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利用多媒體手段能使那些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有效激發小學生數學課的學習興趣,使較抽象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比如數學“商不變的性質”一課,先以口算得到等式:6÷3=2;60÷30=2;6000÷300=2;討論:三道題的被除數和除數均不一樣,為何除得的商都是2呢?這種數學質疑就很有促思作用,讓學生的數學思想一下活躍起來,學生就處于一種主動思考狀態,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狀態,導入新課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又如數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一課,是在學生從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以運算的角度來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設計了三個問題來誘發學習興趣,一是借助具體情境,溝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二是概括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三是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通過教師啟發誘導,用借助分數表示兩個量的比較的意義,解Q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如“把1塊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學生,每人分幾塊?如果把7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小學生呢?”教師通過分蛋糕的問題,溝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從運算角度得到除法算式1÷2和7÷3;又從操作的角度得到每人可分到的蛋糕塊數,得到1÷2=1/2和7÷3=7/3,進而來溝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明分數可以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比用小數表示更便捷。讓小學生總結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便容易的多,即a÷b(b≠0),知道這個除法關系式表示任意一個分數都是以它的分子除以分母(分母不能為0)所得的商,或者兩個整數相除(除數不為0),商就是以被除數為分子、除數為分母的分數。數學實踐中通過舉例來說明,就把較抽象的數學關系變得具體、生動、直觀。
數學課堂上還要不斷設置小學生認知過程中的質疑問題來誘導數學興趣。比如教學“小數除以小數”,出示例題后,引導小學生與小數除以整數的小數除法比較,找出不同點是“除數是小數”,啟發思考:“怎樣才能使除數轉化為整數?去掉除數的小數點后,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么處理?”在學生已掌握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法則的基礎上,結合新例題再加研討:被除數的小數位數比除數的小數位數少時怎么辦?整數除以整數,被除數又小于除數的除法怎么算?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探求新知,保持積極鉆研、主動地學習思維狀態,達到樂于學習數學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情境,增強教學實效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善于在情境中創設問題懸念,以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引導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一課時,設計放飛氣球小游戲,若有7個小氣球,每放飛一個就少了一個,最后全都放飛了,啟發學生如何表示,即用“0”來表示沒有了的意義。這既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又滲透出數學就在小學生身邊的數學思想,又能有趣激發小學生探究數學新知識的欲望。放飛氣球游戲數學情境的創設,能啟發小學生自主參與,誘發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以極高熱情投入數學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又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一課,是在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以后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規律有著密切聯系。傳統教法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單純從數的角度來學習分數基本性質的。現行小學數學教材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改變了傳統的教法,從幾何的角度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利于小學生更直觀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通過數學情境創設,引發小學生數學思維方式,不難總結發現的結論:“分數中分子、分母同時乘上一個不為零的數或同時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幾何涂色紅格3/4、6/8、12/16是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2,使其三組幾何紅格面積不變(相等);另一組圓的平均分值的幾何例子情境設置,可以讓小學生分小組討論,其結論是:8/12、4/6、2/3是等同的。
三、實施多種手段,優化學習環境
教學手段是建構數學高效課堂的主要措施,尚須實施教學手段多樣化,尤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形象化、直觀化應用,體現了數學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優化策略。因為多媒體教學課件合理繼承了傳統的教學媒體,如課本、教師課堂語言、板書及卡片等,恰當地引進了現代化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音頻圖像、黑白板及一體機等,使其綜合設計有機融合。既能準確地傳導數學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課程結構,構成一個數學課堂優化組合的媒體群。能使小學生視聽觸角同時并用,既減負,又增效,最有益于高效課堂構建。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采用動畫引入,伴以美妙的音樂,展示生動形象畫面,有效引導小學生有趣投入學習。出示課件,情境導入。展示小動物舉行自行車比賽,誘發學生思考,最終哪個小動物能得冠軍?是小狗,為什么?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跑起來就又快又穩。大家想知道嗎?學習本課知識你就明白了。這種多媒體課件直接應用數學課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以使整個數學課堂頓時有了活力,極大誘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