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文言文與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難點,這兩部分看似相互獨立,但實際上也是相互促進的。通過提升文言文能力,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運用到寫作當中,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為此,本文在分析初中語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的現實背景的基礎上,指出二者結合的重要性。基于此,筆者結合課堂教學的經驗,從積極文言文經典素材,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積累理論知識,提升寫作水平;鍛煉學生語言能力,提升作文美感等方面提出教學策略,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作文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的現實背景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尚未形成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特別是對于文言文還比較陌生,也缺乏合理的指導。從課堂教學層面來看,語文教師對文言文指導的重點在于字詞解釋和翻譯。但受到學情的限制,不乏少數的中學生對文言文味同嚼蠟,沒有足夠的認知,甚至會讓學生感覺到十分的枯燥,沒有興趣。與此同時,初中作文教學上也存在諸多難題,學生知識儲備有限,不善于引經據典,文章讀起來沒有新意,更談不上藝術層面的價值。有的學生雖然意識到通過引用文言文來增強文章的觀賞性,但因認識水平有限,胡亂引用的現象也十分普遍,結果適得其反。在此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與課堂實際,采用有效的策略,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合理引用文言文,提升作文檔次,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中蘊含的精神意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積極文言文經典素材,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文言文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占有越來越多的比重,地位也得到顯著的提高。但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語文教師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仍然是“中規中矩”:字詞解釋→全文翻譯→解讀中心思想。這樣的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但仍然是圍繞著翻譯展開,會逐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產生厭倦心理。為此,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原文內容進行翻譯,還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在素材中引導學生分析,為寫作提供方向上的支撐。例如,《岳陽樓記》這篇文言文中,作者通過描寫岳陽樓,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政治思想,追求高尚品格的思想情感,其中有很多句子都值得學生運用到寫作中。此外,對于課堂練習或教輔材料中的文言文,教師也應當注意發掘,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應用到寫作當中。
(二)積累理論知識,提升寫作水平
積累豐富的文言文素材,只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步。要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深度融合,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為寫作做好理論指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是掌握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和理論知識,才能使寫作能力不斷提高。通過提高文言文的理論水平,使學生了解名言名句的正確使用方法,避免在寫作中胡亂引用,生搬硬套。文言文的積累、內化、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在日常進行積累,汲取文言文中的精髓,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鍛煉學生語言能力,提升作文美感
文言文中精煉、優美的語言也是學生值得學習的內容,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染力。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教輔中的文言文,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既定范圍內進行改寫、仿寫,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時間的仿寫、改寫訓練中,學生也能進一步加深對文言文的認識,提升翻譯和表達的能力,在作文寫作中也能更加的錦上添花,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魚我所欲也》這篇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十分容易被改寫或仿寫的。教師可以將這些句子提煉出來,設置寫作模板,讓學生進行訓練,精煉語言,從而提升寫作的能力,寫出更具感染力的優秀作文。
三、結語
在初中階段,文言文和作文不僅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關鍵一環。為此,廣大語文教師要深入結合學情,鉆研教學內容,使二者的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與翻譯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還要重視挖掘有利于學生寫作的素材,并且教學生如何將所學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相信在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以及學生的配合下,一定可以使文言文與作文教學的有效結合,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陸紅平.讀經典古文促言語表現——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的思與行[J].甘肅教育,2018(22):58.
[2]李進斌.架起作文和文言文教學的“彩虹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12):66.
[3]滕娟.梁啟超《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對高中傳記文言文教學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孫麗娟(1972—),女,大連市大連灣中學語文教師,學歷:本科;職稱: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