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安,熊亞軍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長沙 410151)
工程造價專業一直是高職院校土建大類專業中人數較多的專業,其涉及面廣,面向就業崗位群豐富,需求量大,地域性和實操性較明顯。工程造價專業主要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周期和難度較大。在國內的造價崗位中還是較為普遍的存在師傅帶徒弟授手藝的教授方式。因此,筆者以工程造價專業為例,探討課程體系其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構建[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以及《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等重要文件中將學徒制的建設納入了重點建設范疇。我國的現代學徒制經歷了2009年-2013年的初步探索階段,到2014年的政策發布階段,再到2015年開始的系統實施階段,是當前職業教育主推的一個方向。2018年,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的第三批,其遴選了4家行業組織、1個地區、4 家企業、156所高職、29所中職院校學校作為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單位進行試點[2]。隨著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實施,這種培養模式不能僅針對中國現有的企業和需求,還能夠適應國際發展需求的市場。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實施途徑,也是實現“大國工匠”的推動方式。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課程體系的開發;從學生的招考面試到企業招聘的人才選拔,企業和學校相輔相成,互為補給,實現深度融合。學生(學徒)有兩重身份,既是學校的在校學生,又是企業的“預備員工”,充分發揮了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上各自優勢和特色,讓學生(學徒)的知識學習與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相結合。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企業走入到校園,也讓更多的學校了解企業所需,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3]。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的內容仍以教材為藍本,依托教材的每個章節為主導。在“學徒制”中,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授課內容是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共同定制,并以企業的需要為導向的,授課內容以崗位技能的實現為依托,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未來就業的要求。學生的考核不再注重理論知識,而是注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和實操。在這種教學體制下,精準定位學生的就業崗位和崗位職責。同時,在課程學習期間經歷崗位認知—崗位模擬—頂崗實習—定崗幾個階段。學生的學習過程跟著企業的發展在成長,在完成三年學習后直接進入企業定崗,實現“零距離上崗”[4]。

我校工程造價專業已成功立項為湖南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培養思路,依托建筑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由校企合作單位根據企業對專業能力的需求確定典型崗位,分析企業對專業能力的需求,由校企合作單位提供企業需求的崗位,然后按照人才與崗位需求對崗位工作任務加以提煉,最后,對具有代表性的職業能力加以歸納與總結。將歸納得出的職業能力要求進行解構,融入各門課程內,實現理論教學與實操訓練的雙重提升。將改變傳統意義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群共同協商、共同制定、共同培養,創新“雙標并軌、分層遞進、內外交替、全程親領”的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以就業崗位工作過程為發展指向,融入最新的現代職教理念,打造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開發過程如下:根據校企合作單位最終確定的職業崗位,對造價崗位的工作任務加以分析,諸如:工作內容、工作對象、工作手段、工作組織等任務,總結歸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嚴格遵循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根據湖南省工程造價專業技能抽查標準要求以及職業成長規律與學習規律,推進職業能力的整合,推動其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綜合的發展方向發展,對其相對應的行動領域加以歸納與整理,并將其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
通過對合作企業調研與論證,本專業就業單位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房地產公司、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建設單位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應的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編制,建筑與裝飾工程招標控制價編制,建筑與裝飾工程投標報價編制及工程結算編制等,工作任務及其對應的職業能力詳見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務對應職業能力表
注:“工作任務”欄以R開頭進行編碼;“職業能力”欄以Z開頭進行編碼
要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通過建立一個專業課程體系,該體系必須凸顯專業技能核心的項目導向工學結合模塊化的體系,根據“素質核心,能力本位”的課程理念指引,經企業專家研討與分析后,將職業技能標準與造價的行業標準引入其中,將造價相應職業崗位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與代表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加以結合,出對建筑與結構工程識圖、建筑構造等課程進行分類管理,切實構建一個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職業能力訓練課程體系,具體的專業領域課程與之相對應的核心教學內容可見下表2。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還處于完善和發展階段,課程體系的構建還需進行綜合整合,讓前后課程進行有效銜接,實踐課程與崗位操作合理對接等,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團隊合作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學徒制學生身份的“學徒契約”有效履行,企業和校內教師教授內容如何有效互補,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