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武
現代學徒制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改革為紐帶,以培養實用技能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教育部頒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探索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完善學徒制培養的文件、制度及標準,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用的“雙師型”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逐步實現企業和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探索創新辦學機制,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在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上構建了全新的模式,有效推動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自2011年起,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與南京明基醫院合作成立臨床護理學院后,實施“1+1+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學院與醫院共同參與護理人才培養。具體做法是,雙方本著自愿與優選原則成立“試驗班”,“試驗班”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然后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教育教學。
第一年:“教學做”結合階段。該階段在學院內完成,主要由學院教師負責教學和考核工作。教學任務是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動手能力。課程設置主要為通識課程、行業基本能力課程、崗位專項能力課程、能力拓展課程4大模塊。
第二年:“工學交替”階段。該階段在臨床護理學院完成,主要由臨床護理學院兼職教師負責教學和考核工作,按照現代學徒制方式,以“在崗學習,一對一學徒制”模式進行臨床實踐學習。課程設置為專科護理、護理人文關懷和綜合護理實訓3個模塊。該階段采取半日理論學習,半日跟班實踐觀摩方式,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醫院各環節工作,熟悉護理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等。
第三年:“頂崗實習”階段。學院、醫院、學生及家長共同簽訂臨床頂崗實習協議,明確各自的責任和權利。學院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發展,不斷拓展崗位能力,并依照在崗護士標準對學生進行“多主體”“多形式”評價并授予學分。畢業考核采取“護理病例分析”的方式,學生根據各專科典型護理病例,按照護理程序完成護理流程并書寫報告、參加答辯。
“教學做”結合階段實行教師互通制度,學院將醫院臨床醫師聘請到學院代課,醫師將教學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生動具體,為護理教學注入了活力。“工學交替”學習期間,學生現場觀摩,實際操作,動手機會多,技能提升較快;同時,因為認識的提高,大家對理論學習重視度也提高了,學習扎實有效。從教學反饋來看,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普遍較高,教師也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熟悉了工作環境,掌握了一定的基礎技能,能駕輕就熟地“頂崗”。學院和醫院各派一名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提高了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學校還與醫院積極開發實用教材、互推共報課題研究項目,擴大了合作范圍。
學生進入醫院后,能夠很快適應醫院的學習工作模式,加上其護理理論知識扎實,護理職業技能過硬,操作熟練,準確度高,醫院對此很滿意。鑒于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優良的學生素質,我院至今已有30余名學生在明基醫院就業。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與社會接軌程度不高,企業在不缺員工的情況下,與職業院校合作育人的積極性也不高,校企雙方難以建立長期、穩定、互利互惠的合作機制。南京明基醫院秉承先進的辦醫理念,理解校企合作對于醫院的積極意義,在合作過程中能積極配合、主動探索,這是我們選擇南京明基醫院做改革試點的主要原因。客觀地說,企業會考慮實習學生的費用、合作育人對其生產的影響和選留人才的需要等因素;學校要考慮人才培養的質量、辦學的效益,還要考慮經費投入的問題;學生則要考慮個人的工作薪酬、職業發展前景等。只有協調解決好學校、企業以及學生三方之間的利益關系,才能有效促成校企深度合作,才能實現“學徒制”的有效開展。為加強合作辦學過程中的配合與監管,學院開發了以網絡為依托的信息管理系統,使課堂教學和企業培養的目標任務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校企雙方通過網絡建立起廣泛的聯系,及時溝通互動解決問題,為培養優質實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礎,也為學生管理提供了完備的信息和監控平臺。
以“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相銜接,人才培養與專業服務相融合”的理念試行的“1+1+1”現代學徒制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校企共建的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改革,開發了基于崗位要求的校本教材,建立了面向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了人才培養的管理體系和評價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是校企深度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的有效范例。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