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英
(江蘇省江陰市口腔病防治所,江蘇 江陰 214431)
人工種植牙又稱種植義齒,由植入牙槽內的支持種植體和暴露于口腔中的牙冠組成。臨床中,種植牙患者治療是通過外科手術將人工材料制成種植體(如鈦釘)植入患處缺牙區牙槽內,待種植體與骨牢固結合后(6-9個月)進行缺失牙的修復。近年來,隨著種植牙技術的不斷完善,種植牙以其外觀美觀、穩定性好、舒適衛生等優點,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種植牙手術過程繁瑣,對需手術患者的適應癥要求較高,治療過程常因多方面因素導致種植過程失敗,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患者圍術期期間實施綜合護理,以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和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通過對種植牙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種植牙手術患者102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5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齡(37.2±5.3)歲,體重指數(23.54±2.61)kg/m2,牙齒缺失時間(3.1±1.4)年,種植牙類型:前牙23顆,尖牙14顆,磨牙14顆;對照組患者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齡(36.9±5.6)歲,體重指數(23.61±2.54)kg/m2,牙齒缺失時間(2.9±1.1)年,種植牙類型:前牙22顆,尖牙15顆,磨牙14顆。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指標:①單個牙齒缺失,且失牙區牙床正常,自愿接受種植義齒;②擬行固定義齒修復的多個牙齒缺失,需在牙床中間安置種植義齒以減輕基牙負擔;③頜骨缺失,需行種植義齒以修復;④因心理、生理因素,導致患者對可摘義齒或基托出現不適應。
排除指標:①患有口腔急性炎癥,如急性智齒冠周炎、牙槽膿腫;②種植區病變或軟化患者;③咬合不能或張口受限患者;④有不良口腔習慣,口腔衛生較差者;⑤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腎小球腎炎、骨代謝性疾病、精神病等;⑥特殊體質者:妊娠、酗酒、惡病質;⑦對治療過程中所需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患者者給予常規護理,嚴密對患者進行管理,根據患者需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包括:
1.3.1 術前護理
①綠色通道的建立:種植義齒患者治療過程較長,因此建立完整、順利的綠色通道尤為重要。患者由入診后,根據其的癥狀及體征進行會診及確診,并同時進行靜脈采血,做血常規、血生化、血型、凝血功能等各項檢查;②手術準備:患者經確診后,由責任護士及時協助患者進行缺牙部位X線檢查、牙床深度測量檢查等。同時,由專科醫師對患者進行CT檢查,排除牙齦炎癥等相關疾病的發生情況,并對患者進行種植義齒的評估。
1.3.2 術中護理
①心理指導:患者經檢查后,臨床護士采取針對性護理,“一對一”指導,使患者了解種植義齒的手術過程及治療期間注意事項,使患者明確認知手術后身體及心理的變化。責任護士針對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疑問積極給予積極解答,以減輕患者顧慮。患者常因牙齒的缺失產生不適感,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疼痛緩解,輔助進行呼吸、肌肉放松等,以對疼痛進行緩解。應保證手術時患者所處環境的安靜,必要時可在手術區播放輕柔的音樂以對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緩解;③手術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變化,應在保證植入體充分安置到指定位置的同時盡快完成手術,及時清除創面滲出物,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焦慮情緒的產生。
1.3.3 術后護理
①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患者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種植義齒的類型、材料、更換部位、術后并發癥、預后、種植義齒護理方法,治療期間的具體內容及常見并發癥和相應的處理方案,以增加患者對種植義齒的認知度及治療信息,使其積極主動配合;②專科護理:術后后應保持患者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或保持靜坐,避免呼吸道阻塞。做好口腔、呼吸道的清潔,術后2小時內嚴格禁食,24小時內避免刷牙和漱口,以免影響傷口愈合,注意觀察患者肢體活動情況、語言、時間、面癱、舌癱等神經體征的改變;③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術后種植義齒的發展情況及治療進展情況,增強與患者的及家屬的溝通,及時解決患者出現的或潛在的問題。做好反饋工作,及時整理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解決,促進新型護患關系的創建;④飲食指導:鼓勵患者進行清淡飲食,對食用富含維生素、植物蛋白的食物;⑤出院指導:針。對出院患者進行定期復查、隨時指導、建立患者的實時檔案,患者出院后應定期進行電話追蹤訪問,及時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可及時發現并處理患者的異常癥狀,提醒患者在飲食、運動和作息方面的規律化。
對2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記錄對比,其中患者尚未出現種植義齒松動、脫落等現象視為手術成功;并發癥包括牙齦出血、義齒活動、口腔異味等;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其中100-80為滿意、79-60為一般、低于60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人數+一般人數)/總人數×100%。
使用SPSS 20. 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一般資料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出現并發癥較少,同時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

表1 2組患者觀察指標的對比
口腔種植牙以其美觀、耐磨、穩固等優點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但種植義齒手術過程繁瑣,治療周期較長,因此精心、全面的護理使患者維持于手術的最佳狀態尤為重要。
綜合護理強調對種植義齒患者治療前、中、后各個時期的看護管理。其中手術前護理在患者確診及接受治療前,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及各項術前準備,為患者爭取更可能多的有效治療時間,從而提高療效;手術中護理強調對接受治療的患者進行實時的觀察記錄,包括患者基本生命體征的監測、神經功能缺損改變情況、不良反應等,如出現呼吸、血壓的變化或術中嗆咳的發生或其他異常狀況的發生,針對性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及救治,避免二次傷害的發生;術后護理加強對患者口腔的護理,保持定期清潔,同時應避免對患者進行患處刺激等誘發出血行為的發生。另外,心理護理可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的產生,降低消極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影響,由于需要長時間的療程接受治療,此期間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極易喪失治療的信心,產生消極的抵觸心理,對術后預后影響嚴重。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出現并發癥較少,同時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通過和患者的溝通,及時解答患者存在問題,有效增加患者積極、向上的情緒,以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信心,進而提高術后生活質量。通過飲食指導,使患者認識到健康的飲食可增加機體免疫力,保證患者及時恢復機體正常水平,加以及時的出院指導、定期回訪,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存在的隱患,使患者得到全面的社會支持,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適合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