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靜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 200127)
疼痛老年急腹癥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疼痛,該癥具有發病較急、發展較快的特點[1]。老年患者因為年齡的緣故,機體功能自然下降,多患有某些原發性疾病,這給治療和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近年來老年急腹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通常不能被及時的治療,容易加重病情,從而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2]。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應該更加重視對患者的護理工作,積極的采取各種護理措施,以便盡快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恢復日常生活[3]。本次研究總結了老年急腹癥患者的主要就診特點,并且對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干預的方法以及方法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本文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老年急腹癥患者進行探究,觀察記錄患者的就診特點。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均有50例患者,對照組中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59歲至81歲之間,平均年齡是(67.23±11.45)歲;觀察組實施急診護理干預方法進行應用,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58歲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65.21±10.7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中患者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應用急診護理干預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之后,醫護人員應積極的想辦法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結合患者治療歷史,通過各種檢查對患者進行評估。第二,生命體征監護。由于老人病情易變化,醫護人員應該高度警惕,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特征變化,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第三,心理護理。老年人由于年級比較大,所以對于自己所患疾病經常會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因此醫護人員要對老人進行心理護理,緩解他們負面的情緒。
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來評價護理的效果情況,效果分為三個層次即顯效:患者的疾病完全被治愈;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得到緩解;無效: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若患者得分小于50分,則是正常;如果患者得分在50分至59分之間,則是輕度焦慮;如果患者得分在60分至69分之間,則是中度焦慮;若患者得分大于或等于70分,則是重度焦慮。
本次研究的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當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嘔吐、疼痛和乏力等是老年急腹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癥狀,這些癥狀沒有典型的指示性,不能準確的診斷是否患者是急腹癥患者。此外,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原因原發疾病較多,臨床治療護理工作量大,而且對疼痛的反應不敏感,從開始發病到最后去醫院就診所消耗的時間長,其病情容易惡化。
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4.0%與對照組76.0%的護理總有效率相比,要明顯的高出很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數據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n(%)]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工作之前,焦慮自評表分布情況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了護理工作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量表分布情況要顯著的優于護理之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焦慮減輕情況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結果見下表2。

表2 兩組焦慮自評量表比較[n(%)]
老年急腹癥不同于其他人群急腹癥,其臨床表現癥狀相對隱匿,對具體的指示出疾患部位,容易誤導診斷治療[4]。經過本次對老年人急腹癥患者研究發現,老年急腹癥患者具有原發疾病較多,臨床治療護理工作量大,而且對疼痛的反應不敏感,從開始發病到最后去醫院就診所消耗的時間長,其病情容易惡化等的就診特點。此外,通過科對老年急腹癥患者所實施的急診護理干預,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