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勤,王瀟瀟,徐 娜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屈光手術科,北京 10004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以改善視力,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角膜屈光術治療近視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有效性已在臨床得到驗證。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是淚液質或量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的一種疾病,伴有眼部不適和(或)眼表組織病變,是角膜屈光術后早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原因可能與術前眼表的狀態、術中及術后藥物的使用以及手術方式、術后角膜損傷及恢復有關[1]。本文將護理干預應用于預防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后干眼癥中,取得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在我科行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的患者100例,隨機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50例。其近視等球鏡為-1.75~-10.00D,平均-5.45D。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18~36歲,隨機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屈光手術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在屈光手術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以預防干眼癥。常規檢查角膜熒光染色(FL)、淚液分泌試驗及淚膜破裂時間。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準分子激光屈光術后3天、6個月以及一年發生干眼癥的人數和比例。
應用SPASS19.0統計軟件將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術后3天、6個月以及一年發生干眼癥的人數和比例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早期干眼癥的發生率為66.0%,顯著低于對照組94.0%;試驗組術后6個月干眼癥的發生率為20.0%,顯著低于對照組46%;試驗組術后一年干眼癥的發生率為6.0%,顯著低于對照組2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眼癥發生率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眼癥發生率的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術后3天 術后6個月 術后一年干眼癥(人) 干眼癥(%) 干眼癥(人) 干眼癥(%) 干眼癥(人) 干眼癥(%)試驗組 50 33 66.0% 10 20.0% 3 6.0%對照組 50 47 94.0% 22 46.0% 14 28.0%P值 <0.05
術前應詳細評估患者眼部情況,如有無干眼癥狀,有無眼部異物感、眼部經常充血,是否可耐受角膜接觸鏡以及一天內視力是否經常波動等。并行瞼緣檢查、瞼腺板功能及淚液分泌實驗,以排除已存在的干眼癥或干眼癥潛在患者。有研究表明:術前患有干眼癥的患者在行準分子屈光術后患嚴重干眼癥的風險較術前無干眼癥的患者明顯增加,這與患者基礎淚液分泌量減少,致使術后淚膜穩定性及眼表動態平衡恢復速度減慢有關[2]。同時,應了解患者的手術動機,告知手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控制手術室的溫濕度,室溫在18~25℃,濕度保持在50%±10%,以防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及濕度影響激光的輸出和角膜的激光吸收量。清潔并消毒眼周局部皮膚,眼部滴表麻劑時,注意使用的時機和次數,以免過早或過多的表麻劑損傷角膜上皮,影響術中激光束切削角膜組織的精確性。雙眼同時行屈光術者,后行手術的一側術眼由于表麻劑作用時間較長,角膜更易脫水,應延遲滴表麻劑的時間或適當調整激光參數。
術后應遵醫囑使用人工淚液滴眼,每日4~6次,以減少干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效果。目前國內外較為公認的是0.3%玻璃酸鈉滴眼液,可促進眼表角膜神經功能的恢復、減輕干眼癥的癥狀[3]。術后4h盡量閉眼休息,6個月內避免用眼疲勞,減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必須使用時,將電腦或手機屏幕置于視線以下,保持垂眼看屏幕。避免空調或風扇的氣流直吹眼睛。秋冬季節注意室內增加一定的濕度。此外,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術信息,建立患者的信息登記卡,定期進行電話回訪,詢問患者術眼恢復情況及有無不適,及時督促患者來院復查角膜愈合及視力恢復情況。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術在提高患者恢復視力的同時,由于手術多種因素的影響,術后出現干眼癥的幾率較高,患者可出現眼癢、異物感、燒灼感,視物模糊及視力波動等不良癥狀,影響了患者的舒適度。本研究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準分子屈光術后干眼癥的預防中,對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包括術前的評估和檢查以及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減少了干眼癥的發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實現角膜屈光術應用價值的最大化,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