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近些年來,循證護理的方法已經成為醫療護理工作當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新的護理方法,該護理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正常化的生理功能,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有效的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自理能力,進而改良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本篇文章將針對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術診治的106例患者進行探究,現將作出如下報告。
將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醫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術醫治的106例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對象,挑選的主要依據:一方面,患者的診斷標準需滿足心血管介入手術治療的相關指標特征;另一方面,排除掉具有精神疾病等特征的患者。同時,我醫院也獲得了這些患者以及病人親屬的允許。
收治的這些患者其年齡范圍基本是在51歲~84歲之間,我院將這些患者按照是否應用循證護理的護理方式將其分配到兩個組,常規護理組的53例患者,其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7例,患者的平均年齡處于(61.3±4.4)歲;實驗護理的組53例患者,男患者31例,女患者2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處于(62.5±5.3)歲。兩組患者的基礎信息經過檢驗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常規護理組的患者僅使用常規化的護理方法來進行護理。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則使用循證護理的方式來實施看護。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增強對護士的培訓。按照護士的具體情況對其實施分級處理,表明每個等級護士的工作職責及其監督的下級人員,并對科室的護士進行循證護理的培訓,加強其對循證護理概念的學習,提高其專業能力與責任心。(2)提出研究的循證問題。全方位的分析患者的病歷情況之后 ,結合手術之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列的循證問題。(3)由循證的結果可知,患者的心理情緒動脈痙攣癥狀有著密切的聯系,眾所周知,患者和親屬通常會對病情和醫治環境產生憂慮、緊張以及恐慌等消極情緒,甚至會對醫治手段產生一些疑惑,所以,在介入穿刺之前,我們的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的所在病房,對于患者和親屬的提問進行詳細的解說,提高患者對于疾病治療過程的了解以及抗病魔的自信心,從而促進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配合程度,如果對疼痛存在高度敏感的患者可根據情況適當的給予其鎮靜劑來進行處理。
我院在進行數據信息分析時,所應用分析的軟件是SPSS 12.0。用±s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檢驗,我們以P<0.05認為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
據統計,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在實施循證護理的方法之后其護理過程之中發生并發癥的病例(4例)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5例),數據經過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一 兩組患者其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n(%)]
實驗護理組在實施循證護理的方法之后,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明顯降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數據經過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二 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對比[(x±s]

表三 兩組患者對護理結果的具體滿意情況[n]
當前,在患者在進行心血管介入手術醫治之后其臥床修養的時間都會適當的延長,在休養恢復期間,很容易發生相關的并發癥,并發癥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通過本文分析,實驗護理組的患者其護理過程之中發生并發癥的病例(4例)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5例),因此,在心血管介入手術醫治的患者其圍手術護理過程當中使用循證護理的方法能夠有效的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提高了護理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