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翠娟 王曉彤 徐靜
摘要: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度發展,對環境監測和治理工作的要求將會更高。基于環境監測內容來說,主要的監測目標包括大氣和水等,其中水環境監測為重點。通過采取先進的監測方法以及設備全面的分析水環境中的污染物質,屬于經常使用在環境監測中的方式。但是,隨著不斷加深認識環境污染,人類生活健康以及生物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如果僅僅借助理化環境監測 不能將污染物體對生態系統以及生物體影響的程度全面反映出來。所以,在環境監測領域中運用生物監測技術,能夠比較全面的分析出環境污染對水生物群落的影響。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關系;優化策略
1 環境監測概述
1.1 環境監測涵義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進行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依照其具體的工作步驟,進一步將環境監測分成兩個方面:(1)在勘察階段和施工前期進行的環境質量監測;(2)在竣工環保驗收階段和運營期日常監測階段內進行的考核和監管。
1.2 環監監測內容
環境監測內容包括對氣、水、聲、固廢和土壤等的監測,其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現場調查、制定監測方案、采集樣品、保存運送、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出具監測報告等。
2 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2.1 環境影響評價涵義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2 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對規劃或建設項目周邊環境現狀的評價。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理論的應用,能夠及時的找出生態環境當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環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并對舉措,最終促使環境保護機制得以完善,實現生態系統構建的目標。目前我國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運用,主要是基于環境保護的視角,以此來評定開發建設項目能否繼續進行,因此屬于一項具有強制性特點的法律制度類型。
3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兩者的關系
3.1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提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當中,環境監測的運用,其應用流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初步評價,被調查地區的環境情況及被調查項目的建設特點;第二,采用事先設置監測點的形式來采集相關數據,以此來劃分被調查地區的環境薄弱地帶,根據所調查的數據,來明確,并由此確定項目對環境質量可能造成的污染類型程度及范圍等等。最終在此基礎上預測各種污染源,可能對被調查區域造成的環境影響;第三,一般被調查區域環境質量的情況,能夠真實的反映該地區是否具備環境。而這種區域環境容量,只要能夠證明建設項目是否具備環境層面的可批性及可行性。并且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對被調查區域的污染發展狀況,即在項目完成后,當地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進行預測。而相關環保部門可結合預測的最終結果作為依據,來評價該地區內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及是否能夠真正承受該項目建設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情況。
3.2 環境監測用于環境影響評價各個環節
通常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會用的環境監測工作,因此環境監測直接用于環境評價的各個環節。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項目的初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嚴格依照規定來編制相應的環境影響報告,而環評報告的編制過程,就需要對所在區域進行環境質量監測,以此作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數據依據。二是在項目施工當中,需要對施工當中的環境影響,進行定期的監測,以此來判定施工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通過與環評報告進行比較分析,能夠充分驗證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環評報告分析的準確性、可行性。三是在結合環評報告判定項目環境可行性后,項目的試運行階段,需要進行環保竣工驗收操作,主要是監測和檢驗項目的產污情況、環保可行性及影響環境的程度。
4 環境監測工作的優化建議
4.1 強化監測技術革新
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工業化發展速度隨之不斷深入,多種全新的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創新,直接給環保監測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然而與之相匹配的環境監測技術開發始終處于較為平緩的狀態,導致現有的監測技術,難以實現對實際的污染情況進行有效監測。要想解決此問題,就要求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時時關注環保監測的最新發展動態,組織內部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學習,要求工作人員應當對最新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其污染的類型與影響程度進行全面的掌控。同時要求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加強對監測技術革新的深入研究,結合不斷涌現的全新污染特點,以此研究出全新的監測技術。
4.2 構建完善的監測監督體系
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能夠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然而當前多數文件,保護部門,均存在采用監測方法不科學,對監測數據隨意改動的,這都極大影響環境評價準確性,導致對環境污染項目投入生產,由此將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要想避免此類情況的產生,就必須加大對環境監測人員的培訓,大力提升其對工作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并且需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環境監測監督機制,可邀請權威專家來部門進行檢查,以此對部門內的檢測流程、監測的數據及監測的方法提出整合改革建議。
4.3 建設專業監測工作隊伍
近年來,我國各類工程項目不斷增多,各個項目的環境污染風格特點差異明顯,因此被環境監測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那就必須要有更加專業且優秀的人才隊伍來應對這一挑戰,隊伍內的人員需掌握最先進的監測技術,能夠在具體的工作當中,對監測的方法進行實時創新。且該隊伍人才還應當從不同的領域來吸取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由此不斷提升專業素質,真正成為一支專業科學的環境監測隊伍。
5. 環境監測技術的未來發展
5.1 環境監測技術向多元化、現代化發展
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其實已經具備了初級的多元化檢測能力,不僅能夠對大氣生物放射性物質等多個因素進行有效的監測,還能為環境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經濟水平的增長很大的程度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國以前的經濟增長是粗放型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這已經是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在將來才更要大力的發展環境監測技術。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還是比較單一和落后的,因此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朝著多元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加強生態檢測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面檢測,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5.2 對于檢測技術的重點將越來越突出
我國的環境監測中,有機污染物較為嚴重。在以后的環境監測中,可以加強有機污染物的監測,進行全面系統的記錄。同時監測目前的經濟中可能會產生的污染,做好提前監測,做到有效預防。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保護日益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將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這兩個環保重要抓手完善好,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將會使我國的環保工作成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我國的環保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參考文獻
[1] 奚旦立,孫裕生,劉秀英 . 環境監測(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朱仰鳳 . 淺論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 [J]. 建材與裝飾,2015(52):145-146.
[3] 夏以清 . 淺論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 [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9):42-43
(作者單位: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