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伶
摘? ? 要: 文化活動及文化活動設計在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認識文化活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按照文化活動設計的原則實施,同時對文化活動設計的需要注意事項加以重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活動的作用。
關鍵詞: 漢語教學? ? 文化活動? ? 活動設計
一、引言
當前世界各地正在揭起一股漢語熱,學習漢語的熱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了滿足世界各地人們的漢語學習需求,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個國家(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不僅成為各地漢語教學的中心和品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教學與文化傳播的基地。漢語教學、文化教學、文化活動三位一體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框架已然形成。
近年來,國家漢辦每年都要招收對外漢語教師,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宣傳中國語言文化,文化活動的開展不但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孔子學院推廣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鬃訉W院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傳播中國文化,不僅學生能夠提升漢語水平和積累文化知識,而且當地民眾可以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認知和了解中國。這是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設計組織文化活動不僅是漢語志愿者面試中考察的內容之一,而且是一個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必備的能力。
二、文化活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活動是基于文化的一種行為活動,本文研究的文化活動特指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活動,它是依附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展開的一系列的傳播、教學活動,也是有效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高珊珊(2015)認為:“文化活動是文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文化教學的延伸與深化,外面廣闊自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文化大課堂。”教授漢語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傳播中國文化,因為想要學好任何一種語言,都要對這種語言所負載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語言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這一原則從來不會動搖。文化活動是語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輔助手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活動的開展所發揮的作用不低于課堂教學。有些時候,文化活動在知識傳播方面的作用甚至會超過課堂教學,因為文化活動所帶來的輕松愉悅的氣氛是傳統課堂教學恰恰缺乏的。文化活動的內容與日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文化活動和語言教學可以相互促進。寓教于樂。
三、當前文化活動設計的不足之處
1.活動主題系統性不強。
部分組織者認為文化活動是為了配合教學,不能脫離教學,話題受到限制。這就導致所有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活動的設計完全是配合教材的教學,文化活動的主題是圍繞教材的,勢必存在活動主題零散、不成系統的問題。
2.活動規模受到限制。
課堂上的文化活動都是班上的學生,面向公眾的文化活動常常由于宣傳不到位等多種原因,導致參與人員多為學生、教師、朋友、同事,受眾類型少,傳播范圍較小,尤其是像文化沙龍、體驗交流形式的文化活動,當地的民眾參與進來的人數有限,更難使各個階層都得到中國文化的普及。
3.活動計劃性不強。
組織者對文化活動的舉辦,前期沒有進行或是深入的調查和走訪,只是臨時起意,按照自己的教學安排或是自己較了解的專長安排文化活動,未能充分考慮活動對象的興趣點和開展活動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會導致組織者花費很多時間、精力進行籌備,但真正的參與者不多,收效不好。
4.活動效果難以保證。
文化活動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按照預定程序完成、參加的人感到滿意,是不是就達到了文化活動傳播中國文化的效果?一些文化活動的形式多為動手自做、觀看視頻、展覽等,盡管可以激發人們的興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一些人不能深入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時間一長,效果難以保證。另外,缺乏文化活動的后續評估和總結,對學生和當地民眾參與文化活動后的收獲、提高和具體效果等都沒有進行充分的考量和跟蹤調查,活動后的評估總結環節,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和當地民眾對文化的進一步認知,還可以為學生的語言創造鍛煉和實踐的機會,讓整個活動效果得到增強。
5.傳統文化元素涉及較多,現代文化元素涉及太少。
王玉英、李文秀(2018)考察了日本孔子學院文化活動情況發現,日本的孔子學院舉行的文化活動一半以上都是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例如:中國傳統樂器、中國戲劇、太極拳、茶藝、剪紙、中國結等,對中國的現代文化僅涉及“一帶一路”、杭州亞運會設計吉祥物、全球化與中國、中國經濟等有限的幾個方面,這樣做勢必會導致學習者和當地民眾對中國文化產生刻板的印象,不利于建立世界舞臺上的中國與時俱進的形象。
四、文化活動設計的原則
1.可實施性原則。
可實施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文化活動時要考慮到文化活動能否實施的可能性。不同的國家對一些公眾性的文化活動有不同的法律規定,在舉辦文化活動前要確保實踐、場地和活動內容可以獲得許可。例如要對文化活動參與的人數有充分的估計和預測,對文化活動舉辦的場地大小和容納能力做到有余量,一個最多只能容納五十個人的場地,一定不能用來開展可能會來六七十人的活動。
2.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指的是文化活動對學生的語言水平或當地人們的文化知識儲備要有所啟發或提升。在文化活動過程中,文化主題和語言交際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運用也提升漢語水平;當地民眾在感受中國文化的同時受到漢語的熏陶,一舉兩得。例如,舉辦中國茶文化活動,在茶藝展示完成后,可以請學生親身體驗品茶、茶藝表演,也可以給學生普及有關中國茶的知識,介紹中國茶的品種、產地;還可以教授當地民眾一些簡單的詞匯或句子,例如:“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龍井、毛尖、鐵觀音、我喜歡喝茶”等。
3.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應該是文化活動設計時最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則。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應豐富多樣、生動有趣,能夠吸引活動的參與者,使參與者產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把相對枯燥的語言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讓當地民眾對別人口中“最難學的語言”感興趣。這一原則要求在實施文化活動前應進行調查研究,選擇學生和當地民眾感興趣的文化內容,在設計文化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參加者的年齡、性別等,設計適合的活動內容和形式。
4.形式多樣性原則。
形式多樣性原則指的是文化活動的舉辦應在基于活動目的的基礎上盡量讓活動形式豐富多元化。例如,針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活動進行設計,應包括節日的來歷、節日風俗習慣、節日的起源典故、節日相關的詩詞歌賦等內容,形式包括節日知識的展覽、節日風俗習慣的動態視頻播放、相關節目表演、節日相關食物的制作和品嘗、節日相關紀念品的發放等,不同形式可以同時使用,受到不同年齡、不同漢語水平人們的喜歡和歡迎,了解并體驗中國的傳統節日,對中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五、文化活動設計的注意事項
第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文化活動開展的可行性和靈活性,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活動的開展要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靈活設計活動程序,不能過于復雜。文化活動因地制宜,指的是文化活動要結合具體國家而靈活變通。例如,歐美國家的孔子學院普遍表示,因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像包餃子這類涉及生鮮食材的活動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可變通為與有餐飲資質的機構合作,或采用絨布包餃子的游戲形式,重在體驗過程。另外,對活動的人數盡量不要有硬性的限制或規定,因為有些孔子學院所在的地區人口本來就很少,如果再對人數有較高的要求,活動就很難舉辦或順利進行。
第二,努力實現本土化,了解當地文化,將所設計的文化活動與當地的文化結合起來。充分尊重所在國和當地的民族文化,把介紹中國的、本民族的文化和積極引進外國的、他民族的先進文化結合起來,是宣傳中國文化最根本的途徑。例如可以將中國的剪紙文化活動與當地的節日慶祝融合在一起,萬圣節的時候可以剪或刻出“南瓜”,圣誕節可以剪或刻出“圣誕樹”、“馴鹿”,相信這些剪紙比中國傳統剪紙的雙喜字、福字等更容易激發人們的興趣。避開敏感的文化主題,漢語學習者的背景不同,當今世界國際關系錯綜復雜,難免存在矛盾和沖突,所以在開展文化活動時要注意這一點,了解當地及學習者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沖突的發生。
第三,讓文化活動“走出去”,不僅局限于校園和學生。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參與人員以學生和教師為主,當地民眾的參與度不高。文化傳播不應局限于知識分子這一單一領域,應讓更多的當地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改變對中國的看法。文化活動前,應先調查當地民眾的喜好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情況,有針對性地籌劃文化活動;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好文化活動的宣傳工作,利用當代信息傳播渠道的豐富性和快捷性,對文化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讓更多的當地民眾充分參與文化活動。
六、結語
語言是體驗認知文化的第一塊敲門磚。漢語教學必須具備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才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面向漢語教學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漢語水平,讓當地民眾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利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更加清晰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通過文化活動,從事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的學者們可以更好地講述好中國故事,讓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持續并深入發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過文化的認知與體驗更好地促進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相互理解,讓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走得更長更遠。
參考文獻:
[1]郭強.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設計[J].文學教育(上),2016(9).
[2]李哈步,紀能文,肖忠民,馬歇瑞,侯萬春.如何通過文化活動促進漢語教學?——非洲孔子學院院長論點集萃[J].孔子學院,2010(6).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4]王海濤.淺談外國留學生文化活動設計[J].現代婦女(下旬),2013(3).
[5]王學松.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芻議[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5).
[6]王玉英,李文秀.日本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發展策略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5).
[7]魏言慈.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文化活動教學設計原則[J].青春歲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