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
摘? ? 要: 本文介紹對外漢語泛讀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與不足,綜述泛讀教學的實施情況和不足之處,指出漢語教學中泛讀缺失的問題,并針對現有教學模式給出改進的建議,以對泛讀教學有利好作用。
關鍵詞: 對外漢語? ? 泛讀教學? ? 閱讀教學? ? 教學模式
一、引言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泛讀課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泛讀課與精讀課兩相呼應。泛讀課的課文有其特色,能幫助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縮短與目的語的心理距離。但相比目前眾多的對對外漢語精讀課的研究論述,泛讀課的研究成果數量并不多。在知網中以“對外漢語泛讀”為關鍵詞搜索,搜索結果只有45條文獻資料;以“對外漢語精讀”為關鍵詞搜索,結果為256條,數量懸殊可見一斑。與國內英語教學界相比,漢語教學泛讀研究成果與數量難以望其項背。筆者對對外漢語教材進行查閱,發現泛讀教材比較少,大部分還是以精讀為主,純粹的泛讀教材不多。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精泛不分科的情況,筆者的教學單位在教學中大多按照“綜合課”和“口語課”分科。筆者請教了教學單位的經驗教師,詢問如何安排“綜合課”的教學工作,卻被告知“綜合課”還是以精讀為主,可以適當增加聽力與寫作的部分,由此可見泛讀在教學過程中的比例是很低的。筆者認為目前對外漢語泛讀課存在理論研究不充分、實踐效果不佳的狀況。本文是有關對外漢語泛讀課型現有模式的討論與思考,旨在增進本人對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認識,培養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
二、研究綜述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界對泛讀課型模式和泛讀教材的研究大致起始于21世紀。魯健驥教授的《說“精讀”和“泛讀”》是最早對對外漢語泛讀課型教學法進行研究的文獻,在該文中主要介紹了精讀和泛讀在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發展歷程,同時認為我們應該大力加強泛讀課型建設。隨后學界開始對教學法進行了研究,高磊從元認知技能訓練角度出發,提出要提高漢語學習者的閱讀能力。隨著認知研究的發展,李宗宏認為可以運用圖式理論指導漢語教師制定泛讀課型教學策略。20世紀80年代任務法作為一種新的語言教學模式進入研究領域,姚敏提出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習者在完成一連串“任務鏈”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動機,培養閱讀和交際能力。在劉明東和劉慧清的《對外漢語網絡化泛讀研究和網站建設》中,他們希望建設一個網絡化泛讀平臺。學者們針對閱讀技能訓練對象、目的、原則和方法等進行研究。對泛讀教學模式和泛讀教材的研究不斷增多,不過有些研究的實踐性比較弱,實際教學情況并不樂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泛讀課研究現狀和現下漢語泛讀課型模式做概述,提出參考建議,希望對推進泛讀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三、泛讀課型研究現狀概述
1.精泛分科,打開了有關漢語泛讀課型研究的大門。
真正的精泛分科始于20世紀初,英國語言教育家West在印度從事英語教學的時候提出以“閱讀法”(Reading Method)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理念,并首次將閱讀分為“精讀”(Intensive Reading)和“泛讀”(Extensive Reading)。自此之后,語言教學界便開始認識并研究“泛讀”教學,一度使得“泛讀”教學研究成為二語閱讀教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加拿大語言學家William Francis Mackey、英國外語教學法專家Patricia Mugglestone和美國的William E.Noris明確提出要將閱讀訓練分為“精讀”與“泛讀”兩種。而我國則以魯健驥教授為首,開啟了對漢語泛讀教學法的研究。魯健驥指出,“精”和“泛”互相依存、互相補充,體現了語言教學中的“質”和“量”的辯證關系,精泛并舉符合外語教學的規律①。他主張要重視泛讀課型,在課程設置上精泛分科。
2.國內外對泛讀教學重要性的研究。
國外學界對泛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泛讀教學對于學習者語言技能的提升作用很大,高質量的輸入提高了輸出的質量。同時,泛讀課程在情感因素方面對學習者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泛讀課文趣味性增強,語法詞匯的難度和密度減弱,所以能消除學習者焦慮情緒。Krashen & Cho (1995)提到,任何人在進行一次成功閱讀之后,都能有效降低學習負面情緒,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國內學者認為泛讀課能夠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精讀課上學過的語言知識。“所謂‘泛,既指閱讀量大,又指閱讀材料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藝術、體育等各方面題材,又涵蓋詩歌、散文、小說、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各種體裁”②。所以泛讀能增強對目的語文化的認同感。此外,魯健驥還提出大量的泛讀文章的輸入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雖然語感是很抽象的概念,但語感是學界廣泛承認,也是客觀存在的,通過大量泛讀能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
3.現有研究的不足。
雖然很多研究成果都強調要精泛分科,但是研究者沒有對閱讀課、精讀課、泛讀課三種課型下明確的定義。其實閱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泛讀”。吳勇毅教授提到過“泛讀與快速閱讀的概念并不完全對等”③。名稱上沒有區分,研究也會有失偏頗。此外,目前很多論述都是針對泛讀教材的,對泛讀課型模式的研究略顯不足,研究對象又集中于教師,忽略以學生為主體。還有學者提到“泛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點等最基本的問題在學界都沒有達成共識,未能引起學界的重視”④。因此,對泛讀教學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值得改進。
四、泛讀課型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泛讀課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教師對此課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外漢語課堂總是講究精泛并舉,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就像魯健驥所說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泛讀始終沒有跟上。到目前為止,無論從認識上還是實踐上,泛讀都是教學中一個最薄弱環節。”⑤由于認識的不充分和實踐的缺乏,對外漢語教師很容易按照精讀課的模式上泛讀課,逐字逐句地講解詞匯與語法,學生容易對泛讀課產生疲勞。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過于程式化,教學效果不佳,課堂氣氛難以活躍起來。泛讀訓練既沒有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又沒有實現提升語感的目標。很多泛讀課是為了HSK水平測試而開設的,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多為工具性動機。這與教師自身教學理念不相符,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和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另外,泛讀教材也是影響泛讀教學效果的一大問題,優質的泛讀教材很少。對漢語教師而言,泛讀課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怎么教”和“教什么”。漢語課堂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而言,要回答的問題是“學什么”和“怎么學”。
五、對強化泛讀課型教學效果的建議
1.泛讀教學的實施與監控。
教師在泛讀課堂中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漢語學習者特別是歐美學生對閱讀課有畏懼情緒,教師應該在閱讀前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建設,讓他們消除緊張,樹立信心。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愛的閱讀材料。雖然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需求,但還是可以發揮調節作用,盡量讓學生體驗漢語閱讀的樂趣。在泛讀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傳授一些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盡量不使用詞典,把握文章大意即可;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記錄學生的泛讀情況,并針對性地給出建議,以便學生改進閱讀策略。泛讀應該實行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后閱讀訓練,這能滿足課堂上不同學生閱讀材料選擇的個性化需求。教師要引導學習者選擇適合自己漢語水平的材料。最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反饋練習,課上通過演講或者話題討論的方式檢查學生課后閱讀效果。高磊(2005)認為元認知技能的不足會影響漢語學習者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尋找主題詞的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任務型教學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二語教學模式,在完成“任務鏈”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標。在任務實施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跟任務話題有關的文章,還可以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在開始閱讀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解決基本生詞,掃除泛讀課上可能會出現的障礙。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是泛讀課的主體,教師首先要規定閱讀時間,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閱讀結束后,讓學生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給予學生二次閱讀的機會,糾正在第一次閱讀中理解錯誤的部分。最后教師對個別生詞語法進行講解。對于練習部分,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任務實施后的階段,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表達見解,與小組成員分享觀點。
3.借助網絡平臺強化泛讀教學效果。
網絡化的泛讀平臺具有很多優勢。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閱讀的題材文體,而且更好地做到自學、自查、自評,不斷提升漢語泛讀技能。劉明東和劉慧清(2012)提出構建一個網絡化的泛讀平臺彌補以往泛讀教學的不足。網絡泛讀平臺不是獨立的,而是和課堂泛讀教學緊密結合的。在網絡泛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閱讀策略的使用情況。網站中“閱讀訓練”的效果評判只能通過教師考查,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朗讀任務,用錄音的方式記錄下來,交由老師檢查。網站后臺對生詞和語法的點擊量會告知教師哪些是重難點,方便教師掌握學生閱讀情況。
六、結語
對外漢語泛讀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目前現有泛讀教學模式不盡完美,本文通過對泛讀教學研究現狀作概述,并評述對外漢語泛讀教學的現有模式,提出改進建議,希望對泛讀教學模式的完善有所幫助,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注釋:
①⑤魯健驥.說“精讀”和“泛讀”[J].海外華文教育,2001(03):1-8.
②劉文輝.國內外泛讀教學研究成果述評[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04):33-43.
③吳勇毅.教材改革創精品有突破——讀《多文體,精泛結合——高級漢語教程》[J].世界漢語教學,2004(04):106-108.
④孫慧.對外漢語泛讀課型教學研究現狀評述[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3):70-72.
參考文獻:
[1]儲誠志.引入分級泛讀? ? 改進中文教學——兼談《漢語風》中文分級系列讀物的設計目的和特點[J].國際漢語教育,2009(04):46-50.
[2]高磊.元認知技能訓練在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文字應用,2005(S1):51-53.
[3]蔣新慧.漢語泛讀教學芻議[J].語言與翻譯,2001(04):59-61.
[4]劉明東,劉慧清.對外漢語網絡化泛讀研究和網站建設[J].科學經濟社會,2012,30(01):183-186+192.
[5]劉文輝.國內外泛讀教學研究成果述評[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04):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