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文
摘要:眾所周知,玉米是我國最重要的禾谷類作物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玉米單產和總產不斷增加。主要原因不僅包括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還包括玉米育種技術水平的提高。經調查發現,在影響玉米產量的所有因素中,玉米新品種的培育占7/20。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玉米育種,對其進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這與玉米育種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要想玉米育種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相關工作者不斷努力。
關鍵詞:玉米;育種;問題
1當前我國玉米育種的現狀
我國玉米育種經過品質間雜交種、雙交種、單交種等幾個階段,通過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探索研究,玉米育種技術已經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與改善。如今玉米育種技術的目標,已經由原來的單一為了提高產量向質優量大的方向轉變,并付諸了實踐和探索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就。
2我國玉米育種存在的問題
2.1育種存活率低,容易感染病蟲害
我國的育種技術發展較晚,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在育種技術發展過程中,硬件設施設備少、育種環境不完善、研發資金匱乏等問題一直是育種技術發展中的難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育種的效率比較低,種子容易腐爛。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玉米的巨大需求,實現新時期玉米種子的健康、快速、合理發展,上述問題必須得到改善和解決。
2.2育種領域存在不正當競爭
當前,市場中玉米品種多種多樣,育種領域中市場秩序的管理也存在著一定的漏洞,非玉米育種行業的企業和個人在巨大利益面前,也參與到了玉米育種領域的競爭中來,且手段低劣,其通過獲取其他單位的母本進行自交后再推出新品種的手段,把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付出巨大代價研制的玉米品種據為己有,對市場存在巨大危害性,不僅嚴重影響了從事育種工作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對育種領域的行業秩序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從某些方面來說嚴重阻礙了我國育種技術的發展。
2.3玉米品種栽培技術被忽視
在玉米育種過程中,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玉米品種的培育上,忽略了栽培技術的實踐、研究,導致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原有的栽培技術不適用于新品種的種植,不但影響了新品種優勢的發揮,而且嚴重的還會對農民產生巨大的利益損失。有些單位在玉米品種的銷售過程中,對玉米品種需要的配套技術、種植所需的條件都沒有明確說明,導致一些玉米品種種植在與其條件不符的區域,出現減產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3玉米育種的發展方向
如今,依然有很多地區將傳統的玉米育種技術作為主要育種方式,其制約了我國優良自交系和新品種玉米的培養,再加上我國育種專家將自身的育種經驗作為主要的育種依據,導致穩定性差。我國對于國外種質資源和技術非常依賴,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玉米育種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加強自主種質創新和技術研發,構建新型育種材料,加強種質擴增、改良和創新,就成為我國玉米育種的發展方向。
4加強我國玉米育種的有效舉措
我國玉米育種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同時也有著非常好的發展機遇。為了促進我國育種行業取得良好發展,就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國內玉米育種的現狀,明確育種方向,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玉米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為此,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采取措施。
(1)國家應重視玉米育種能力問題,將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對玉米育種進行全國統一規劃,還需要加強玉米育種發展方向的計劃和安排,制定相關制度,鼓勵和幫助玉米育種相關人員進行研究。
(2)對大型非農國營企業兼并種子產業提供技術、資金、政策支持,從而幫助大型非農企業將市場、資金和技術等多種資源進行有機融合,不斷推進種子企業的發展。此外,對玉米育種產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幫助玉米育種產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世界玉米育種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促進我國玉米產品走出去。
(3)以國家投資為主,對相關人才進行培養,創設相關項目,打造新興種子產業,提高玉米育種的創新水平,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玉米品種,不斷豐富玉米種質資源,擴大玉米市場。
(4)凈化種子市場,推行新品種產業化多環節管理、審定、區試及選育等。
(5)明確分工,改革現有機制弊端,在了解我國玉米育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玉米育種計劃和發展方向規劃。加強專業院校與玉米育種產業的合作,強化產、學、研合作。
(6)實現“良種”與“良法”相結合。將遺傳育種改良和栽培措施的改善相互結合可以在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等方面起到推動性的作用,從而實現“良種”和“良法”的相配套。采用科學合理的田間栽培措施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生態環境,進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種的遺傳潛力。通過區域化試驗鑒定布局,因地制宜示范和推廣新品種,積極為當地農民以及種糧大戶、農場職工等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來提高良種的推廣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新品種的過程中要協調好育種目標和種植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育種家和種植戶之間加強合作和交流,使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可以更好地適應生長環境,最終獲得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新品種。
(7)以現有種質為核心,擴增、改良和創新種質資源。種質遺傳基礎狹窄已成為制約我國玉米育種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施行種質擴增、改良與創新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途徑。首先,引進國外新種質資源,尤其是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擴增中國玉米的種質基礎;其次,篩選優良的地方種質資源進行群體改良,對引進的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進行改良,利用野生資源創造新的變異;再次,利用物理、化學等技術進行誘變,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創造新變異,從而豐富基因庫。優良的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要想取得育種突破,就必須開闊思路,以國內現有種質資源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引進、改良和利用歐美那些具有早熟、耐密植、抗倒、籽粒脫水快、適宜機收的優良種質資源。
(8)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玉米育種模式。構建育繁推一體化育種模式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明確國內外玉米的供給和需求趨勢,以便促進玉米育種朝著正確的商業化目標發展。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情況,通過創制優異的種質資源,提升玉米育種的種質基礎。加快構建玉米育種的服務化信息網絡平臺,隨時更新相關育種大數據。抓緊完善玉米育種運行模式,縮短育種期限,構建與國內外玉米商業化種子市場推廣、示范和營銷機制,從而形成集育繁推于一體的玉米育種新模式。
5結語
我國玉米育種現狀不容樂觀,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不斷努力、認真研究,保證我國玉米育種能夠緊跟世界育種發展步伐。采用生物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培育出產量高、抗病性能好的玉米品種,同時需要充分利用我國的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進行玉米種植,從而不斷地提升我國玉米育種水平,實現玉米產量不斷增加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祥艷,唐海濤,梅碧蓉,羅文霞,謝迎春,劉剛,康繼偉.淺析我國玉米育種面臨的挑戰及機遇[J].農業科技通訊,2017(11):11-14.
[2]段西飛.淺析玉米育種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種子科技,2017,35(09):11.
[3]郭慶辰,鄧秀峰,白玉梅,趙福興,陳志遠,王建民,竇秉德.玉米育種體系與管理問題分析探討[J].中國種業,2017(07):14-19.
(作者單位:山東金諾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