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娥 李芳芳
摘要:鼓勵職業學校和應用性本科院校學生“雙創”(創新和創業)是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要求,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有效措施,在這種形式下,文章以山東華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為例,嘗試在《倉儲》、《商品養護技術》教學實踐中,探究適應“雙創”要求的柔性教學模式,希望能給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方面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教學模式;創新創業;柔性教學
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青年的殷切期盼和殷殷重托。本領才干是大學生成事之“要,本領的增長要靠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為國家經濟發展輸送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中堅力量,培養”學生“雙創”能力,增加學生干事創業的本領才干是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性探索和嘗試也是培養“雙創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
“雙創型”設計人才的素質能力培養,是基于“雙創型”人才素質和能力培養基礎上,針對設計學科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它涵蓋了創新性人才培養和創業型人才素質培養兩個重要的部分。“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開發智能為手段,以發展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的高校人才培養。
二、應用性本科院校在高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方面概況
(一)“雙創型”設計人才素質能力培養的必要性。2017年6月12日,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就業藍皮書《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在京發布。藍皮書指出,2017屆大學畢業生中,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91.6%)與2015屆(91.7%)基本持平,就業情況穩定。其中,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8%;高職高專為91.5%;2016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管理學(93.6%),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平穩,教育、零售為創業主要行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21.1%)。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13.9%)。3.0%的人自主創業;有4.0%的人處于失業狀態,10.3%準備國內外讀研,本科畢業生中3.0%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1.6%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高職高專學生在繼續找工作和放棄找工作的數據分別為5.0%和 3.1%。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悄然變化,社會需求對大學生的智力依賴逐漸向實用型轉變,同時,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逐漸萌生的自主創業意識也對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形勢下,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求突出的設計學科對設計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而,構建科學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素質和能力符合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就業趨向。通過科學的人才培養,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校培養真正和社會需求接軌,從源頭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應用性本科院校高職學生“雙創能力”現狀。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指引下,高校學生培養工作的著力點更多地向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培養上傾斜,學生在參與創業實訓、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基礎上,創業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反思創新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最大的不足在于長久以來創新理念意識的匱乏”,創新精神的缺失和創新理念意識的匱乏使得高校創新型人才教育舉步維艱,然而設計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需求模式上,更多地與實踐動手能力和扎實的專業能力相結合,在競賽、專業考察、專業實踐等平臺的基礎上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融入社會生產實際,并隨著社會發展和大眾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在各高校的交流研討中,設計教育不斷前行,國際、國內不同級別的設計類比賽增進了高校設計專業間的學習和探討,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的提升,為“雙創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各高校積極探索,邀請各創業校友回校開展講座或聘請優秀創業校友作為學生的創業導師,對于學生的創業能力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業素質的形成和創業能力的提升是“雙創型”設計人才素質能力培養的基礎,高校應加大力度,開拓資源,為“雙創型”設計人才培養提供更多資源。
三、山東華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在提升學生“雙創”能力上的實踐探索
(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業教育——創業訓練——創業指導——項目孵化”工作體系。打造雙創課程、雙創培訓、雙創競賽“三大課堂”,開辦創新創業模擬訓練實驗室,組建創新創業俱樂部,建設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培育平臺,設z創新創業種子基金。
(二)翻轉教學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提供微課資源,通過QQ群發布“導學案”,學生結合網絡資源、圖書資源自主學習,課上小組討論,分組競賽展示,教師答疑總結,靈活知識結構和授課形式,為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打下基礎。
(三)明確“雙創”導向,“柔性”考核方案和學生評價方式。改變原有的以期末成績為主導,更加注重平時成績的考核,制定了明確的平時成績考核方案,特別是“加分項”“減分項”的實施,給學生了更多創新努力的空間。
(四)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全力支持學生創新創業。我校與“網商集團”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建設相關專業,企業相關主創領導定期來我校為學生上課和培訓,“手把手”教學生提高“雙創”能力。
四、結語
學生“雙創”能力,是關系到國家命運和民族希望的青年一代的重要本領,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難就業問題的重要措施,然而應用性本科院校高職學生“雙創能力”現狀并不明朗且任重道遠,我校為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做出了諸多實踐探索,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希望能給同類院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我校也將不斷將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做出新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