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萍
摘要: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高地,關鍵在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其中抓好課程教學是重點。文章將以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為例,從課程內容建設到教學模式改革入手,探討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
黨的十八大提出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社會都要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的條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讓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青春光彩。”創新創業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新態勢,創新創業人才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水平,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高地,關鍵在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其中抓好課程教學是重點。文章將以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為例,從課程內容建設到教學模式改革人手,探討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途徑。
一、正確認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內涵
1999年,我國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并強調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創新創業教育在20世紀已提出,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將高校能培養出多少創業者、企業家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的評判標準。這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認識誤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內涵是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素養。
創新精神是指摒棄舊思想、舊觀念,運用所學的知識、信息,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創新的意志和勇氣。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當代大學生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現代人具備的第三本教育通行證。創業能力是指擁有發現或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比就業能力更多了發現的眼光和創新智慧。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需要構建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一方面是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另一方面在整個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中貫穿創新創業教育。創業素養是創業者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人文素養、價值觀、創業興趣的體現。創業素養在課程教育、實踐活動、科學研究等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得以培養和體現。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不僅是依靠一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或者創業培訓課程就能實現的,而是貫穿在高校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也不是最終以培養多少創業者、企業家為評判標準,它是當代大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
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大學生形勢政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是當前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與途徑,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以及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創業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涵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等方面。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對象廣泛、內容全面,是滲透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有利途徑,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各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主要通過專題講座、課堂講授、合班教學等模式開展。首先,教學內容教條、單一,造成很多學生印象中形勢與政策課枯燥、乏味,不愿意去上課,即使上課也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其次,教學方法滯后,許多教師上課仍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照課件講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下對課程教學的要求
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知識能力全面提升。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學生了解最新實時熱點、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首先要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其次,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重點是培養所有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培養有條件的學生具備創業能力。通過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形勢與政課課程中獲取的大量信息,通過分析、加工能夠進一步轉化為創新精神、創業能力。
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課程內容改革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與當前國際國內時事政治密切結合,但因為課時短,不能涵蓋所有內容,所有首先要加強課程內容改革。
(1)課程內容完整性與獨特性相結合。首先,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要反映當前國際國內的熱點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認清國際國內形勢,了解當前經濟發展態勢。其次,從學生的信息接收效率來看,教學內容要有獨特性,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內容。從筆者近幾年的教學經歷發現,越是學生最關注的或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注意力越集中,教學效果越好。因此將課程內容完整性與獨特性相結合,學生才能在課程教學中將獲取需要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內在思維和動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課程內容規范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形勢與政策課規范的教學內容是該課程性質所然,只有規范的教學內容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國際國內形勢,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但在規范的前提下,教學內容還應該注重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每個專題要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比如選擇其中某一個知識點,將該知識點細化、深化,讓學生能夠深刻的認識這個知識點反映的問題,并能對該問題進行分析、思考。這樣既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讓學生學會通過各種多媒體等平臺完成其他內容的自學。
(二)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多以講授為主,教師按照統一制定的教學課件、教案,照本宣科解讀內容,學生參與度少,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因此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下需要不斷探索有利的教學方法。
(1)教師講授和學生參與式教學相結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涉及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反映主流思想意識形態的內容,教師必須要站穩立場,正確引導學生。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也需要創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2015年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中有一個專題是“互聯網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其中涉及“互聯網十農業、互聯網十政務、互聯網十教育”等五個方面。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座位將整個班級分為五個小組,每組討論一個方面,最后通過頭腦風暴法,讓每組的同學快速回答每個方面是如何體現“互聯網+”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參與度高,學習效果較好。關鍵是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參與式學習,激發獨立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2)課堂教學與課余自學相結合。形勢與政策課關注的是當前的時事熱點問題,因涉及內容較多,課堂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性的教學,并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等網絡平臺,對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進行自學。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等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和交流。
(三)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師資隊伍專職教師較少,多以黨政干部、輔導員等兼職教師為主。筆者認為,形勢與政策課師資隊伍的選擇應注重幾個方面:
(1)任課教師立場堅定是前提。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擔任該課程的教師除了具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外,還應該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度的敏感性、駕馭多領域復雜問題的能力。
(2)任課教師需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涉及的內容廣泛,需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兼職教師在專業知識儲備中可能不及專任教師,但必須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一點帶面,將每個知識點所關聯的內容在上課之前都學習、理解透徹。
(3)任課教師需要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任課教師需要具有創新的思維,判斷教學內容的取舍,需要有創新的視角,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內容,尤其是當前的創新創業政策,才能與時俱進,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貫穿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moe.edu.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8.html.
[2]陳仕偉.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016(01).
[3]周偉光.大學生形勢政策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以廣西部分高校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