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摘要: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都需要一種主導性的思想意識,這種主導性的思想意識正確與否,可以直接激勵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也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墮落。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主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但是受新時期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其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也有產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對于當代大學的思想意識現狀進行了解、分析,并加強正確的引導則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新社會思潮;大學生;思想意識
社會思潮從概念上可以解讀為,是以社會大眾的普遍心理為基礎的,以社會理論體系為引導的,可以反映一定階層和利益要求的,并對社會大眾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的一種意識形態。基本上可以分為進步社會思潮和落后的社會思潮,古代、近代、當代和新時期社會思潮。
一、新時期社會思潮特點
(一)思潮種類多樣化
在世界多級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新時期的社會思潮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內容和性質上有所變化。社會思源的內容涉及更加廣泛,即既包括哲學、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又涵蓋生態、倫理、權利等等,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形態。
(二)思潮內容現實化
社會思潮作為隨時代變化而發展的產物,其核心內容體現了當時的社會主要需求。新時期社會思潮不僅可以反映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中的復雜問題,也可以反映社會矛盾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利益和需求產生影響,社會關注度更高。
(三)傳播方式多元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社會思潮的傳播方式已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行信息、情感和思想上的傳播,進化至由書書刊、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媒體方式傳播。網絡傳媒方式更逐漸打破了人際傳播的時空界限,突破了普通媒體傳播的單向性和時滯性,跨越了地緣關系、文化觀念的阻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實現了信息的“全球化傳播”。
二、新時期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歷史觀的影響
新時期的歷史虛無主義主要體現在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近代革命的功績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抹黑革命領袖,顛倒黑白。導致部分大學生碎片化、垂直化地獲取歷史知識,動搖部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影響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治信仰,降低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二)普世價值主義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新時期的普世價值主義其根本思想是宣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其根本目的是將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人民思想進行全面的資本主義化,最終實現經濟私有化、政治自由化。這些觀念導致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產生錯誤認識,誤為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挫傷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自信。
(三)民主社會主義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
新時期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理論核心是“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與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背道而馳,從本質上說,是屬于資產階級改良性質的社會思潮。將資本主義包裝的更為“文明”和“人道”,打著追求“民主”、實現“社會主義”的旗號,影響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主義的認同,產生錯誤的人生觀。
(四)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建設觀的影響
新時期自由主義思潮主要宣傳私有化、市場化與自由化。經濟上贊同私有制與全面市場自由化,政治上主張多黨制,思想上鼓吹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思潮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的衍生品,它從根本上釀成了社會和個人的對抗,嚴重影響大學生堅持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五)文化保守主義對大學生文化心態的影響
新時期的文化保守主義來源于會儒家思想,認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思想應該是儒家思想,應將儒教立為國教,將儒家代表思想上升至立國之本。中小學生“讀經科”,將國學經典納人通識教育,《四書》、《五經》應成為黨政教育中的必修課,在廣大群眾中建立儒學社團,屬于公然“開歷史的倒車”。
三、樹立正確的思想引領方式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既不是讓這些多樣化的社會思潮自主發展,也不是要取代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而是要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進行必要的改造和整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從充分發揮其內含的進步因素,限制其消極作用,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認同。
(二)增強大學生對新社會思潮的選擇能力
新時期的社會思潮是一種巨大的思想引領,它的發展將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影響著新一代年輕人的發展方向。錯誤的社會思潮為了掩蓋其社會本質,常常會披上偽裝的外衣,這就要求我們要基本了解社會思潮的理論基礎、形成根源和發展脈絡,了解其主要性質和基本特征,從而揭示社會思潮的本質內容。
(三)塑造引領社會思潮的育人環境
高等學校是社會的晴雨表,國內外的各種思想流派往往憑借知識的載體通過大學傳播進來,各種政治思想傾向的代表人物也都希望利用大學來擴大他們的影響。高校處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前沿,是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場所,大學往往成為各種社會思潮的匯合點。青年大學生理論根基比較淺,面對高校中多元的思想文化環境,往往容易引發思想混亂并導致盲目行動。因此,大力加強校園文化新常態建設,不斷充實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切實減少“真空地帶”,對于優化引領社會思潮的育人環境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發揮高校在大學化社會思潮教育中的關鍵作用,發揮社會在大學生社會思潮教育中的紐帶作用,發揮家庭在大學生社會思潮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拓展物質文化建設,深化制度文化建設,推進網絡文化建設。構建一支堅強的社會思潮引領隊伍,形成思想理論工作的陣地,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抵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能力,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參考文獻
[1]沈壯海,肖洋.2016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1):108-113.
[2]王火利.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調查分析(上)[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70-75.
[3]徐俊,陳玉淮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信仰關系調查分析田‘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92-194.
[4]安娜.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