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宇


摘 要:擇校一直是哈爾濱市中小學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擇校讓一些家長可以把握為子女選擇教育的主動權,但同時也給哈市落實就近入學政策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鑒于此,主要從哈市小升初招生入學角度入手,分析哈爾濱市小升初擇校問題的現狀,通過研究問題的成因,探索可以緩解擇校熱的對策。
關鍵詞:哈爾濱市;小升初;擇校
中圖分類號:G6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6-0178-03
為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實施,早在1986年,國家就就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的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適當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26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小學的設置應當有利于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哈爾濱市自1986年試點取消小升初入學考試以來,全面執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著力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但學生、家長近年來對優質教育的追求造成愈演愈烈的擇校熱,從而對哈爾濱市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正常教育造成了惡劣影響。
在哈爾濱市內,招收100多人,來報名的就有兩三千孩子的重點中學比比皆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進入重點中學。接受優質教育,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例如,擇選民辦學校時,家長除了給孩子報名各種校外輔導機構外,在小升初期間更是帶著孩子穿梭在各個中學進行測試;而擇選公立學校時,家長更是要通過購買學區房或遷戶口等方式使孩子進入心儀的學校,這也是促使哈市學區房房價愈炒愈熱的根本原因,在經濟層面給學生家長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本文針對小升初期間擇校問題進行討論研究,試圖尋求一些合理規范擇校的途徑,以期有效緩解擇校熱,促進就近入學政策高效執行目標的實現,使哈爾濱市小升初入學適齡兒童能夠平等地享受均衡、優質的教育資源。
一、哈爾濱市小升初擇校問題現狀
“擇校熱”一直是中小學領域的熱點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幾乎是每一位家長的期望。雖然哈爾濱市早在1986年就取消了小升初入學考試,統一劃片區,實行就近入學政策,但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期哈市民辦中學逐漸興起,在學校辦學競爭中家長開始意識到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市區還是城鎮,家長都采取各種方式堅持讓子女進入心儀的學校,因此擇校問題愈演愈烈。
(一)重點中學“一位難求”
家長擇校的本質是為了追求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分數,以期日后可以進入優等高校,所以導致大批量學生涌向重點中學。2018年,哈爾濱市民辦中學招生采取“自主招生+電腦派位”的形式,民辦中學將招生計劃中15%的學位放到電腦中進行隨機派位,符合報名條件的學生可以通過“搖號”的方式被錄取,從而有機會進入工大附中、劍橋、德強、松雷等心儀的學校。
由表1可知,盡管重點中學采取電腦派位方法,但人數還是較少,不能有效緩解擇校浪潮。2018年,工大附中初中部計劃招生1 050人,電腦派位名額158人,按照首日報名人數5 537人,錄取比例約為1∶35;劍橋三中計劃招生800人,電腦派位名額120人,按照首日報名人數4 818人,錄取比例約為1∶40;德強中學計劃招生1 100人,電腦派位名額165人,按照首日報名人數4 981人,錄取比例約為1∶30。
(二)學校擇校費不斷上漲
作為擇校行為的表現形式,家長擇校方式不盡相同,主要為考試入學、關系擇校、繳費擇校、購買學區房擇校等。現在家里多數都為獨生子女,家長都想最大限度地為子女提供優質教育。
哈爾濱市2019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政策中規定,全市所有公辦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嚴禁公辦學校收取擇校費,有擇校需求的適齡兒童少年可到民辦學校就讀。
對于民辦學校來說,在招錄期間,學校并不收取任何費用,只是在擇校成功后才向學生收取每年的擇校費。幾乎100%的家長都認同擇校收費,認為校園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重點中學適當收費是有道理的,是可以接受的,但主要分歧體現在擇校費用價格本身。由表2可知,2018年哈市民辦中學學費集體大漲,最高上漲5 000元,統統變身為“貴族學校”。
二、哈爾濱市小升初擇校問題成因
(一)社會固有的人才觀念
“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的社會觀念導致大多數人對于人才的定義存在誤區,認為只有接受名校教育才可以出人頭地,只有考上大學才能稱之為人才[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接受好的教育考高分就可以進好的大學并因此而改變命運,擇校成為承擔家長對孩子出人頭地、提高生活質量期望的載體。隨著哈爾濱市經濟穩步增長,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遠遠超出社會的供給力。相關調查顯示,在居民家庭支出總額中,孩子的教育費用已達首位。高投入的目的一定是高回報。為了圓子女的高校夢,家長近年來對學校教育的選擇更傾向于主動。為了可以讓孩子接受優質中學教育,為高考做好準備,小升初入學擇校更使家長投入全部精力,擇校熱為此愈演愈烈。
(二)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
義務教育階段各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是擇校熱產生的直接原因[2]。例如,在工大附中、松雷中學等重點學校,班級早已具備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充足,校園環境寬敞明亮;而其他一些普通學校相比較而言,教學工具陳舊,優秀教師流失。如此鮮明比較使家長更偏向選擇重點學校,從而惡性循環,擇校情況愈益嚴重。
(三)就業競爭偏重學歷
現在大學生數目大,就業越來越難,畢業等于失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就業單位過于偏重學歷,家長為了子女可以擺脫就業難的困境,從小開始選擇優質中學也就情有可原。在重點中學可以使孩子們接受優質教育,豐富經歷,甚至可以為出國留學打好基礎,最終可以在就業競爭中增加一份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