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全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科技等高端科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就目前傳媒的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的確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力,但是像廣播電視這一類的傳統媒體并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相反,廣播電視這一類傳統媒體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廣播電視仍是人們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本文將從廣播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構建,來深入了解廣播電視的現狀以及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傳播;傳輸覆蓋;技術體系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廣播電視這一類傳統媒體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廣播電視的生命力并沒有就此終結,其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電視廣播能夠幫助人們獲得更多信息價值,在權威方面仍有不可替代性。目前,隨著數字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的覆蓋面積越來越廣泛,其體系中涵蓋了有線數字電視、直播衛星以及地面數字電視三種途徑。
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現狀分析
數字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建設處于一個相對復雜的環境下。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亟需解決。本文對其現狀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新媒體的沖擊;二是廣播電視的覆蓋面積日益增大;三是廣播電視發展方向的延伸。
(一)新媒體的沖擊
新媒體對于廣播電視這一類傳統媒體的沖擊是不爭的事實。的確,從便捷性以及及時性來說,新媒體對廣播電視這一類傳統媒體的優勢要更為顯著,所以互聯網的崛起使得很多廣播電視受眾大量流失。新媒體的沖擊帶給廣播電視生存的困境,但是也給予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深思。廣播電視的優勢我們不能否認,但是廣播電視的發展不能跟時代的技術脫軌,而是要緊跟技術發展潮流,并且學會運用技術。但是就目前廣播電視對于技術手段的應用并不突出,受眾也未能感受到電視廣播的創新性[1]。
(二)廣播電視的覆蓋面積日益增大
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渴求越來越大,廣播電視在人們精神需求高漲的形勢下,其覆蓋面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普遍化。廣播電視的覆蓋面積的日益增大,充分滿足了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我國廣播電視的建設情況來看,城鄉之間還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的確,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基礎建設也是具有較大差距,整個的廣播電視覆蓋體系建設也是存在不均衡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目前,城市主要以有線電視為主體,而鄉鎮地區則以數字電視為主體。過去,鄉鎮地區主要以直播衛星為主體,在數字電視推廣建設的過程中還是存在系列的問題,有著不小的阻力。總體來看,廣播電視的覆蓋面積呈現一種上升趨勢。
(三)廣播電視發展方向的延伸
廣播電視目前來說應該是相當普遍,這種普遍也是依賴技術的發展。雖然包含有線、地面、衛星等多種形式,但是較為常見的是數字電視,大多數節目都是依靠數字技術的轉換來進行傳播。同時,人們的需求是無法滿足的,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廣播電視有了更高的要求。視頻的清晰度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各種標清、高清、超清視頻類型的出現足以說明人們對廣播電視節目效果的要求水平。廣播電視發展方向的延伸一方面需要依靠技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其創新發展的一種表現。
二、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中的三個系統分析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涉及的這三個系統各有個的組成部分和結構,同時,這三種系統的優點和缺點也不盡相同。在具體運用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每個系統的優勢,盡量避開所謂的缺陷地方。這三個系統分別是光纖系統、微波傳輸系統以及衛星傳輸系統。
(一)光纖系統
光纖系統中的主體是光纖,光纖是一種傳播的媒介和載體,在實際傳播中發揮著最基礎、最關鍵的作用。相比其他的系統,光纖系統尤其獨特的優勢,比較適合遠距離運輸。此外,還具有信號傳輸速度快、容量大、體積小和耐腐蝕等優點。在保密工作方面做的也比較好,同時對于外界的干擾能夠實現較強的避免。但是該項系統的建設過程較為復雜,需要相關人員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對于技術方面要求較高。光纖系統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包含光中繼器、光接收器、無源器件、光纖連接器以及發射機[2]。
(二)微波傳輸系統
微波跟光纖系統一樣,較為適合遠距離的輸送,常用于軍事系統。微波的發展與無線通信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無線通信是微波發展的源頭。微波站的建設包含五個系統,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天線、電源設備、調制自動控制設備以及收發信號和多路復用設備之間的連接。微波傳輸系統的優勢決定了其較為適合應用在地理環境較為復雜的地區,其抗干擾能力能夠充分表現出來。但是其衍射能力和穿透力差,也是阻礙該種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應用時,要對實際環境做好偵察,避免出現較大的問題。
(三)衛星傳輸系統
衛星傳輸系統與微波傳輸系統具有一樣的弱點,那就是無法對外界的干擾因素做出有效防御。衛星傳輸系統能夠對于大量的信息進行及時有效的傳播,在速度上以及靈活性上具有較強的優勢。但是也不得不提其抗干擾性極差,無法對變化的天氣做出及時反應,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影響信號的強弱,進而影響信息傳輸的質量[3]。
三、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途徑
目前廣播電視傳播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迫在眉睫,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迫使其必須進行創新更新以及升級,傳統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在當今這個時代下已經被淘汰了。在這種形勢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建設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做出創新改變和發展。這種構建主要依靠有線電視技術、無線發射技術以及衛星電視技術來實現。
(一)有線電視技術
為了進一步打好有線電視傳輸覆蓋體系構建的基礎,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應該牢牢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單一的單向傳播交流加以雙向溝通交流模式。如今受眾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如果廣播電視仍局限于單一的信息傳輸模式而忽視與受眾之間的交流,無疑會將受眾推向新媒體一邊。因此,要做好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加節目活力,注重受眾的感受和意見。第二,業務形態的發展需要創建廣播電視有線寬帶網絡。第三,實現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推出系列交互業務。未來,廣播電視體系的建設應該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這就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虛擬化等的利用。
(二)無線發射技術
無線發射技術實現了電視信號的發射,在發射過程中要注意波段的劃分和利用。在進行發射時,傳統的電子管發射機已經被時代所淘汰,目前所使用的發射機一般都是固態數字發射機。在發射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是不容忽視,并且是未來的重要技術支持[4]。
(三)衛星電視技術
衛星電視技術依靠距離地球遙遠的衛星實現信號的轉換,將這些信息發射到地球較大的面積范圍內,實現大覆蓋的效果。衛星電視技術在精準性、時效性、成本投入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正朝著直播方向進行發展。
結語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展現其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在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技術的融合發展,實現人們對于信息傳播高效、高速、高品質的要求。電視廣播傳輸覆蓋體系的建設存在的問題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科學解決。
參考文獻:
[1]張崢.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J].科學與財富,2018,(4):280.
[2]圖勒巴特.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7,(8):236.
[3]吳顏德.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7,(3):91.
[4]田洪.廣播電視傳輸與覆蓋技術的構建[J].西部廣播電視,2018,8(1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