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觀察優質護理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住院治療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入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幸福感評分,出院后隨訪1年,比較兩組SF-36評分。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SAS、SDS評分、總體情感指數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SF-36的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優質護理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幸福感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慢性支氣管炎;幸福感;生活質量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出現有連續兩年以上,每持續三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癥狀。早期癥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后緩解;晚期炎癥加重,癥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疾病進展又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勞動和健康。因此優質護理在慢性支氣管炎治療中顯的尤為重要。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對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住院治療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意識清晰,生活能自理,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住院時間≤2周。排除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嚴重并發癥、生活不能自理、意識不清楚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9~69歲,平均50歲;病程2~9年,平均5年;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15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0例。研究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7~71歲,平均54歲;病程2~10年,平均6年;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2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2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咳痰顏色、量,痰液粘稠者給予祛痰劑,伴有高熱者,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檢測患者呼吸等生命體征;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定時通風,確保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天氣寒冷時補充暖性食物以增強抗寒能力,鼓勵患者多喝水,每天不少于3000mL,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出院前給予出院指導,定期復診。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醫院的醫療環境、主管醫生護士等,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向患者講解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機制、急性發作的原因及加重的誘因,制作宣傳欄,發放小冊子,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知識講座,加深患者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的了解,使之可堅持治療。心理護理:慢性支氣管炎病程長,反復發作,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且老年患者大多數沒有子女陪伴,孤獨感強烈。根據患者個性特點、背景、文化程度等給予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法,多與患者耐心溝通交流,使用肢體語言等,向患者傳遞關愛與支持。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多與他人交流,釋放內心情緒。邀請病情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幫助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囑患者戒煙,讓患者了解花粉、灰塵的危害,避免接觸。室內常通風透氣,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適當參加鍛煉,根據病情及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如太極拳、步行、慢跑等,可鍛煉患者肺功能,要堅持鍛煉,逐漸增強強度。呼吸訓練及氧療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不能自主排痰者給予氣道濕化、翻身、叩擊震顫及吸痰等護理。患者由于膈肌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導致腹式呼吸減弱。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選擇舒適體位,由鼻吸氣,嘴呼氣,使呼氣時間長于吸氣時間,以使氣體全部吸入肺部。氧療是常用治療方法,氧療時,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吸氧前氧氣進行濕化,避免使氣道產生痙攣等不良影響,給氧時采用鼻塞或面罩,根據患者的呼吸情況調節氧流量,每日更換鼻塞,確保氧氣通暢,及時觀察氧療效果,了解呼吸頻率和節奏。出院前1周,舉辦健康教育課堂,強調患者出院后嚴格遵醫囑用藥,囑患者加強肺部功能鍛煉,出院后定時電話或上門隨訪,監督患者用藥,功能鍛煉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
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指標:①護理前及護理1周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Anxiety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價患者的負性情緒,分值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②入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使用主觀幸福感指數量表評價患者的幸福感,量表包括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總體情感指數包括8個條目,每個條目1~7分;生活滿意度為1~10分,分值越高表示幸福感越低。③出院后隨訪1年,使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function,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軀體疼痛(BodilyPain,BP)、社會功能(socialfunction,SF)、精神健康(mentalhealth,MH)、情感職能(roleemotional,RE)、活力(vitality,VT)、總體健康(generalhealth,GH),各維度分值范圍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無差異;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兩組入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幸福感評分比較:兩組護理前總體情感指數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分均無差異;護理后兩組總體情感指數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降低,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兩組SF-36評分比較:研究組SF-36的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緩解身體不適,提高了患者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及生命質量,可在臨床護理中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楊麗蕓,方朝義,馬金生.中醫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05):103-105.
[2]江洋,蘇金萍,沈婷,楊愛平.一體化護理干預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5):138-141.
作者簡介:
廖麗麗(1987.11-),本科,畢業于湖北醫藥學院,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