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娜
摘 要:我國的社會經濟在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規范也越來越健全,事業單位在行使其職能時要依法簽訂經濟合同。而現階段我國的事業單位在訂立經濟合同時,還存在法律意識淡薄、風險防范意識差、忽視合同條款細節等現象。本文從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完善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簽訂以及執行過程中的相關因素,并提出經濟合同風險防范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風險防范
一、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事業單位的經濟合同是指事業單位在進行行政管理和民事經營活動中與其它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法人等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而訂立的合同。它所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從合同簽約單位到合同本身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中由于經濟合同的不完善而引起的糾紛屢見不鮮,分析后可以總結出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不完善的原因主要為以下三點:
1、工作人員法律防范意識的欠缺。事業單位經濟合同具有較強的法律效益,在合同的編制和簽訂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提高法律和風險防范意識,對經濟合同的條款內容仔細斟酌,避免出現專業用語使用不當,如將“訂金”寫成“定金”的錯誤發生。同時要加強對經濟合同的審查監督工作,以避免因工作人員經驗不足而導致經濟合同出現漏洞。
2、雙方的經濟合同經常由對方擬定。事業單位內部往往沒有專門負責經濟合同相關事務的工作人員,所以合同的擬定工作基本都是由對方來完成,合同的擬寫模式也都是按照對方的方式進行的,在合同簽署前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缺乏對合同條款的檢查和修改,使合同存在漏洞。即便有工作人員發現漏洞也很少去修正,甚至有些人故意利用合同漏洞來謀取利益。
3、缺乏對經濟合同的有效管理。經濟合同的簽訂是為了促進雙方對權益和義務的履行,實現雙方的經濟效益,而很多事業單位只看重合同的簽訂,忽視對合同內容的履行,重視情義關系而忽視效益,缺少對合同的動態管理,亦缺乏對合同效益的評價追蹤。
二、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完善措施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促進了事業單位的整體進步,而合同管理是事業單位進行經濟活動風險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做好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手段之一。完善事業單位內部經濟合同條款,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加強對合作對象的審核,確保標的正確。在經濟合同的擬寫中必須要注意簽約者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合同條款是否齊全完整,合同中的文字是否清晰正確。尤其是對合作方身份的審核要嚴謹用心,從對方的身份信息到當事人的法人證書、營業執照等全面檢查。同時要確保合同題目類別與內容一致。
2、加強對合同必要內容的把控。合同中如果專業用語使用不當,會導致合同內容混淆不清,如采購合同中的數量、價格、質量均要有明確的指標。如果是以“箱”、“打”為單位的數量詞,要寫清楚每箱的數量,每打的數量,以避免出現數量上的問題,類似的細節把控要做到百無一失。
3、明確合同的履行方式。在合同條款的擬定時,對于其中的時間、期限、地點一定要和對方協商一致,并有具體的實施方案,以保證合同的按期執行。
4、加強對合同的監管力度。經濟合同中的條款應該公正公平,合同簽訂雙方都應設置專門的監管人員,加強對經濟合同的前期控制,包括對合同內容的審查和合同執行的監督。同時加強對合同后期履行狀況的監督,以避免出現合同詐騙或違約情況。
三、事業單位經濟合同風險防范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
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是合同訂立的參與者和執行者,對經濟合同的規范與否影響很大,所以,加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十分重要,尤其是對財務人員和合同管理人員。一方面,可通過培訓或再教育的方式加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對于新入職員工要進行崗前培訓,認真學習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工作中會涉及到的各種專業技能,通過相關考核后方可開始正式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員工職業道德和個人素質的培養,使員工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嚴格的約束自己,提升責任感和道德感,并堅持原則,認真履行工作任務,從而降低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的風險性。
(二)加強單位內部控制
事業單位經濟合同一般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法律的強制性以及公平互利、協商一致性和語言簡潔鮮明性。所以事業單位應該把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納入到經濟合同的管理中,建立公司的法律法規制度,堅持“立法為公”、“執法必嚴”的管理理念,杜絕一切的裙帶關系和不守誠信、徇私舞弊現象,為單位內部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要建立完整的合同風險管理體系,以實現對經濟合同的內容、效益方面的可行性和風險性評估。針對單位內部的重大經濟計劃或活動,要明確審批權限和各崗位員工的工作職責,對于上級部門管理權限的合同,除特殊授權外,下一級別部門的員工不得代簽。單位各部門之間要各司其職、加強溝通、增進協作,共同為經濟合同的規范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經濟合同評價體系
事業單位尤其要加強對經濟合同履行的監督力度,所以,建立健全的經濟合同評價體系,定期對經濟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等級評定十分必要。根據檢查結果和評價等級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的監督監查、評價體系。對于發現的合同漏洞,要及時制定應對方案,保證單位資金資產及活動行為的安全、合法。經濟合同評價體系的更新,要以雙方公司的真實履行狀況作為參考,同時要與國家政策、市場經濟、發展等因素相結合,建立跟蹤履行風險系數,科學地預測合同履行和發展中的風險,以及該風險給單位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防止因訂立問題合同而給單位帶來的潛在風險。
四、結語
事業單位中的經濟合同糾紛給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所以,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經濟合同的意義和價值,通過一定的手段,加強對合同條款的完善,提高經濟合同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要增強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對經濟合同的風險防范意識,推進事業單位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黃艾妮.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完善和風險防范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3(26):252+258.
[2]楊秀艷.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條款完善和風險防范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1(19):152-153.
[3]劉春旺.淺議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合同管理工作[J].經貿實踐,2018(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