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華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平淡無奇甚至是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是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更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課堂。因此除了常規性的課堂導入,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化導入方式,例如,
1.設置生活情境的導入
魚是大家餐桌的常見食物,在講八年級上冊《魚類》這一節時,可以這樣導入:采訪一下各位同學,昨天晚飯吃的什么呀?此時學生就會覺得這個話題太有的說了,七嘴八舌說一番。討論熱度稍降教師也參與進來,昨天我家吃的魚,可是去市場上買魚的時候可犯難了,想要一條新鮮的,可是不怎么會挑,你有什么挑魚的小妙招嗎?有生活經驗的同學就會踴躍回答選擇鰓是鮮紅的那種,進而追問鰓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探究魚可以生活在水中的特點。一堂課就在近似啦家常的氛圍中不動聲色隱隱展開,有效拉近師生距離。
2.利用新聞熱點導入
2018年11月26日,南科大教授宣布一對基因經過編輯的雙胞胎嬰兒在中國降生,一經宣布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在學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這一節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此新聞在班內引起討論,基因改變了對生物有什么影響呢?教授此舉你認可嗎?為什么?進而揭開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序幕。時事新聞與與教學內容兩結合既突顯了生物學科的前沿性,又讓學生深刻感受生物知識滲透于生活。
對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而言,靈活結合生活的導入不僅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同一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不同的創造性導入,使每一節課都有一個生動的開始。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立足于課本,但是所謂的立足課本不能講解的知識完全建立在課本知識基礎上,而沒有任何有效的拓展,生物教學勢必枯燥無味。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課堂上呈現出豐富的圖片和視頻,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教學,但是教師可以步子邁的再大一些,將生活引入課堂
或者把學生帶出課堂,走進自然,把課本知識與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近距離感知生物,理解生物知識在我們生活中各個方面的應用,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實物進課堂
初中生物實驗雖然涉及不少教學內容,但也有些教學內容是沒有實驗的。沒有實驗的教學內容僅僅依靠視頻和圖片呈現的信息是無法與實物相比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把實物帶進課堂。
2.走進校園
在學習植物的結構層次以及植物的類群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現有的植被進行課堂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校園,尋找植物,現場讓學生分析植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了解不同植物類群的特點,所有的課本知識化為學生的直觀觀察,不再依靠憑空想象。
3.走出校園
生態系統的組成是初中生物的一個重點,這部分知識可以帶領學生實地感知不同的生態系統,比如我們泰安最有名的就是泰山這個森林生態系統,還有汶河河流生態系統,更有大片的農田生態系統供我們研究學習,每學期的研學活動完全可以穿插一些生物教學在里面。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每種生態系統的特點。同時近幾年采摘活動日益紅火,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采摘的實際經歷。影響蔬菜大棚里作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初中生物的難點,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草莓采摘的活動實地體會分析,影響草莓生長的各個因素。如果條件限制無法實地研究,那也可以讓有實際體會的同學分享,效果總比書上來的生動。還有一些城市擁有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以及自然博物館,這些都是學習生物的很好途徑,可以充分利用起來。
走出課本走出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而不是乏味的將課本知識語言化的傳授。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借助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環境開展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開放性。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必只拘于書面作業。生物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不僅需要課堂上掌握理解知識還要求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所以有意識的選擇趣味性生活化的作業內容,同樣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生活化作業可以有以下形式:
1.課題式調查作業
在學習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時,可以將課后練習生活化,教師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這個題目作為課題,讓學生研究這個課題。學生完成題目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家的周圍或者學校周圍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一個研究課題多層次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2.觀察作業
在講解植物的生長時可以布置一個課后作業:每名學生發給一顆種子,要求學生種下去,然后觀察種子生長變化的整個過程,并形成相應的記錄報告。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過程不在是課本上的枯燥的文字介紹而是生動的變化過程。學生親自參與到生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生物的每一個變化都是親眼所見的印象深刻,同時在培養過程中也有了相應的情感教育。
3.家庭實驗式作業
果實的結構是一個學習難點,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解剖多種水果,通過觀察鞏固認識果實的結構。同時再對應子房的發育,就把抽象的知識實現具體化。再比如一些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在家中也可以完成的完全可以安排學生課后回家再次驗證,比如比較葉片上表面和下表面氣孔的多少,觀察雞卵的結構等等。
通過延伸到生活中的作業,學生主動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在眾多現象中發現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更多的從個體現象總結出共性的生物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