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萍
眾所周知,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它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基礎性教學。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到讀和寫特別是閱讀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強弱。特別是對于剛進一年級的同學來說,識字尤為重要,它關系到學生以后一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一年級提出了十分明確的學習目標:“一年級上冊共認400個,寫100個。400個常用字,可覆蓋日常用字的50%”,“一年級下冊共認550個字”“集中識字占有一定比重”。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難點。
城市一年級小學生早在上學前就認識了較多的字,從托兒所到幼兒園,識字功底就已經打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社會的氛圍,家長放學后的輔導,不能輔導的則請家教,學生要達到《語文新課程標準》識字量的要求,并不是難事。而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了。就本人在農村小學教學多年所得到的情況而言,農村孩子大多沒有上過幼兒園,部分孩子小學前上過一年學前班,有些甚至連學前班也沒上過,直接上一年級。他們當中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也大都忙于農事,無暇管教自己的子女,更別說課后輔導了。讓父母及爺爺﹑奶奶輩來完成這個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識字是難上加難。作為一名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多年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那么如何制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征,我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游戲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猜字謎、找朋友、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眼明手快、郵差送信、角色表演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學”
實驗教材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整個教材致力于學生識字方法的掌握,如每組的“語文園地”中都設了一個“我的發現”,不斷引導學生發現新的識字方法,發現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如教學“語文園地一”,就可以讓學生懂得并掌握“加偏旁”和“換偏旁”這兩種識字方法。再如“園地二”是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園地五”是反義詞識字,“園地六”是通過加一筆、減一筆的趣味識字等等。我們幫助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就等于給了學生識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以后的識字過程中,學生們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字,從而使識字的效率大大提高。在教一些易混的行近字時,可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再進行比較,如“渴”和“喝”,我告訴學生:人渴了要喝水,所以“渴”字用“三點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這是用比較的方法來識字認字。此外,還有歸類識字法:在識字中,我們可以按相同的偏旁歸類,行近字歸類,筆畫歸類;形聲字識字法:聲旁表音,形旁表義;一字開花記憶法;以及順口溜記字法等多種識字方法。教學中,教給學生“活”的識記方法、技巧,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為以后的自學、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字圖結合,形象生動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新教材中增加了情境圖,學生可以借助圖上的事物學習拼音,字與圖相對應來識字寫字。同時情境圖的添加增強教材的趣味性。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
四、復習鞏固,加深印象
低年級孩子的記憶特點就是:善于記憶形象直觀的內容,而不善記憶抽象的東西;習慣記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感興趣的東西則不易記也不樂于記憶;記得快,忘得也快。一年級學生學習生字,經常出現遺忘現象。上節課學習的生字,下節課就忘了。因此復習鞏固生字很重要,學過的生字要讓學生多次接觸,強化記憶,否則,很快就會忘記。為了讓學生復習鞏固生字,加深印象,我在班上指導孩子制作“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上,如果會畫畫的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然后裝進袋里。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日積月累,“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五、課外延伸,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大舞臺
漢字的創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有很多的觸角伸向生活。根據這個特點,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和濃厚的興趣。
識字教學是學習語文基礎的基礎,學生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很好地完成今后的學習任務。因此,我要說:“識字教學別松懈,注重方法是關鍵。”識字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學有法,法無定法”,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開動腦筋,創造出最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另外,我們還應該不斷用知識來擴充自己,多吸取別人優秀的經驗,從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有效的方法,化為己用。總之,低年級識字數量大,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