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艷
《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數學課程的具體目標中包括“情感態度”目標,這一目標提出的時間不是很長,有的教師只關注“情感態度”以外的其他目標,卻忽略了這一目標,其實學生對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學有收獲。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1.創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一年級的孩子對學校的各個角落、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孩子們入學后的第一節課是學習《數一數》,課前,我將校園的美景做成了幻燈片,課上以參觀校園的形式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今天你們高高興興的邁入學校的大門時,看到了什么?”同學們在這里學習會感到很舒適,大家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參觀我們的校園呢?孩子們既興奮又好奇,迫不及待的說:“想﹗”此時,出示幻燈片,將孩子們帶入了美麗校園的畫面。老師讓同學們數一數操場上有幾面國旗?幾個單杠?幾個展示窗?幾棵果樹?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幾個同學在踢球?等等,一邊參觀,一邊數數,使孩子們對校園產生了愛慕之情。
2.設置疑問、激發好奇心
教學時,教師以設疑引思烘托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
剛剛入學的孩子上課愛走神,容易分散精力,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等方式進行教學,啟發學生動腦思考。
2.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
教學中,教師以猜謎游戲、知識搶答、實踐操作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只要是做游戲,他們都會盡力參與;只要是搶答,他們都會爭強好勝;只要是實踐操作,他們都會展示自我。讓學生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自主獲取新知,孩子們的求知欲會更濃。
3.評價方式多樣化
(1)口頭語言評價
教師口頭語言的鼓勵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學生回答問題答對了,教師的一句:“你真聰明”、“你的回答非常準確”、“你說得真好”等等,這樣的鼓勵使孩子心中充滿了自信。
(2)肢體語言評價
教師的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會給孩子以強大的力量。如:教師向孩子投去一種贊揚的目光、一種肯定的點頭、一絲親切的微笑、一個拍拍頭摸摸肩的動作,還有向孩子豎起大拇指稱贊他:“你真棒﹗”或用掌聲對孩子表示鼓勵,這些肢體語言的鼓勵會使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會激勵孩子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一種對老師的愛。
(3)物品評價
低年級的孩子非常喜歡獲得獎章、圖片、鉛筆、橡皮等物品的獎勵,以表示自己的成績優秀,這是孩子的心理特點,教師以物質獎品對孩子進行鼓勵,使孩子內心產生了更加愛學習、更加想進步的想法。
二、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時不是一帆風順的,堅強的意志品格既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磨練,又能協助他們戰勝困難,走向成功,同時還能使孩子建立自信。
三、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一)體會數學的特點
在教學中,通過探究規律、公式推導、進行計算、解決問題等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精確性和應用性的特點。
(二)了解數學的價值
1.數學的工具價值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高科技的基礎。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就是以數學為基礎的,從飛行器的模擬設計到指紋的識別,從數據處理到信息安全技術等,數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數學的語言價值
數學語言可分為: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如函數圖像、統計圖等)、符號語言(如計算機的程序編寫、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等),通過數學語言可以簡明、清晰地表達數學的內涵。
3.數學的思維價值
數學的思維方式,包括:計算、證明、歸納、類比、建模、數據推斷等。運用邏輯證明能確定正確的結論,運用邏輯手段重組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這些都體現了數學的思維價值。
4.數學的文化價值
音樂中“節拍”的確定離不開數學;人們利用“對稱”的原理繪畫美麗的圖案離不開數學;建筑圖紙的精細規劃也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的文化價值。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聽課習慣。主要從觀察、傾聽、思考、回答、操作、書寫六個方面著手培養。觀察:觀察老師的動作表情、老師的板書、老師演示教具的過程、幻燈片呈現的信息等。傾聽:聽老師講什么、老師和同學提出了什么問題、同學們是怎樣回答的。思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的回答是不是準確完整、還需補充什么以及探究新知過程中的各種質疑。回答:回答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能正確復述老師和同學的話。操作:培養學生操作的技巧。書寫:寫字規范、干凈整潔、姿勢正確。除此之外,還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珍惜學習時間、認真仔細有條理的分析解答問題的習慣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嚴格訓練、長期培養。
五、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無論是安排教學內容,還是講授數學知識,都必須根據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要求孩子們在學習中做到嚴謹求實,同時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與縝密思維的良好習慣,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一般很難一步達到嚴謹求實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持之以恒。
(一)規范語言,形成習慣
無論在數學命題、定義、定理、性質還是在數學算式的演算上都要嚴格的使用數學語言。教師應不斷提高對學生嚴謹求實的要求,并在備課、講授、輔導與作業批改中嚴格要求學生。
(二)明確要求,妥善處理
《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教材對教學的嚴謹求實都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當然,小學數學教學的嚴謹求實具有明顯的基礎性。因此,教師最好做到既熟悉自己所教的內容,又熟悉其他各年級的教材,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瞻前顧后,并能對部分教學內容加以系統處理。
(三)嚴格訓練,周密思考
周密思考就是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全面的系統的進行思考,不能遺漏,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將數學課程的具體目標落到實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