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環
有位名教育家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時期,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精華,豐富語言知識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語文老師根據不同年級階段,性格特點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課外閱讀指導。為學生在課外閱讀進程中鋪設好書香之路,使他們順利踏上這條書香之路,沐浴于書香之中。
一、涉足書香之門
興趣是指學生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只要激發學生對閱讀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閱讀、愉快地閱讀。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看書缺乏耐心。教師不能要求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數量,指導課外閱讀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
(一)繪本,敲響書香之門
繪本文字簡單、語言簡潔,情節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通過繪本可以聯想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繪本生動趣味的故事情節會引發起學生充滿好奇的天性。小學低年段,學生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而繪本以字少畫多,畫面的豐富傳達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
課后,我和學生一起分享了《可愛的鼠小弟》《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繪本故事。閱讀時,我先把和同學分享的繪本掃描,再運用教室的多媒體將掃描繪本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發展的故事情節講給同學們聽,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有趣的閱讀中。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封面有什么?猜猜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從以引出繪本題目,我把繪本中的每圖畫讓學生進行認真觀察,根據簡潔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畫相結合,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以看圖說話的形式讓學生講述故事內容。繪本故事大部分結局都帶有懸念,結局的懸念,即后面還會發生什么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把 “講”和“畫”運用繪本閱讀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敲響書香之門。
(二)童話,踏進書香之門
如果把繪本閱讀看作是學生敲響書香之門,那么童話閱讀就是踏進書香之門。童話特點就是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寫作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而且語文教材中大都選用小學生所喜愛的文章。如編本版二年級的兩篇童話《小毛蟲》《青蛙賣塘泥》都孩子們熟悉的動物,故事生動有趣,學生會讀得津津有趣。學完這兩篇課文后,我上了一節《安徒生童話》課外閱讀課的指導課。通過對童話書的閱讀,學生了解生動的故事情節,從中感受美與丑,善與惡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了使學生能夠做到更加有效地閱讀,我選取的不同版本的《安徒生童話》,認真指導他們要學會閱讀目錄,首先對全書有整體印象,然后再根據目錄自及自己喜好選擇感興趣的故事閱讀。閱讀時的方法也十分重要,漫無目的地閱讀就等于浪費時間,因此我及時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掌握閱讀課外書的技巧。讓學生懂得閱讀童話應逐步達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讀通故事,了解內容;第二,深悟道理,品評人物。第三,讀悟結合,巧記故事。班級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真正踏進書香之門。
二、漫步書香之路
中年級后,同學們在《安童生童話》熱烈的閱讀氛圍感染下,閱讀完整本《安徒生童話》,為了檢閱同學閱讀成果,我們上了一節《安徒生童話分享會》。當我們一起分享《丑小鴨》的故事時,同學們由同情丑小鴨到羨慕美麗的天鵝,高興地一起翩翩起舞;《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憐的經歷時,許多同學們都跟著熱淚盈眶;同學們都被《皇帝的新衣》中皇帝的無知逗得前仰后合。通過這次讀書交流會的活動,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每一位學生都想親近書本,喜愛讀書。在讀書活動中,我們相互交流、討論,讓大家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在體驗閱讀快樂的同時,更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分享中,從中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以點帶面,推薦更多的童話故事讓學生閱讀,如:《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小王子》等。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進行讀寫結合,閱讀同時要寫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教學中只有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才能使讀寫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和提高。中年級處于的寫作起步階段,對起步作文階段的學生來說,沒有積累寫作材料,就像“黃鼠狼咬烏龜——無從下手”,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形成一定的摘抄能力,養成摘抄的習慣,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翱翔書香之空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閱讀了不少的課外閱讀書籍,但是單單靠自己購買課外書看,遠遠不能滿足高年級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出現閱讀“缺荒”的現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進“流動圖書車”、圖書館和“漂流圖書”等借閱方式,學生就能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并將課本所學的知識與閱讀的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堅持在閱讀中遇到好的詞句和段落及時的摘抄在“采蜜本”的習慣,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以便于今后能夠更好地更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
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同學們的一切,使同學們一生受益。在現今這種教育理念下,學生要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已勢在必行。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進行廣泛地閱讀,激發孩子對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在有效的進程課外閱讀指引下,學生敲響、漫步和翱翔書香之中,書香之路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