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婷
一、千方百計引進門——做好閱讀啟蒙
1.牽著學生的手,走進課外閱讀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的游戲教學走出來,對于系統地學習知識并沒有很深的認知,在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方面也是未得到系統訓練,我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輿論渲染,讓學生初步感知課外閱讀在日后學習中的重要意義。比如在開學第一天,我們開展了“你好,我的寶貝!”活動,老師給每一位新同學分享心愛的有趣的圖書,并告訴學生這是我們的寶貝,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些寶貝,更要時常去閱讀。孩子們在老師的極力渲染下,很快都投入進了書籍的世界。這樣,閱讀的種子就悄悄在孩子心中種下了。
接下來,在班級內開展捐書活動,每個同學都可以為班級圖書角捐獻兩本以上的圖書,并在班級內開展“這是我的寶貝!”圖書分享會,分享會后老師請學生鄭重地將圖書放到圖書角,讓所有同學作為見證。這樣,由學生親自搭建的圖書角就更加具有意義,也讓閱讀更加富有儀式感。學生會慢慢對閱讀這件事產生尊敬,從而激發更濃厚的閱讀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們渴望和科任老師親近,我會見縫插針地拿起一本書,坐在學生中間給他們讀一個小片段,講一個小故事,讓教室里充滿閱讀的氣息。每次我讓故事在意猶未盡的時候戛然而止,學生的興趣也會被提上來,這時候,我會告訴學生更有趣的故事都在書本里面,并鼓勵孩子自己去閱讀,于是學生們就紛紛拿著書愉快地讀起來。
學生從“在門外看”到“走進門里”的閱讀過程,需要老師的大手牽小手。
2.整合學科教學,滲透課外閱讀
語文作為工具學科,如果學生的閱讀單單只是為語文服務是比較狹隘的。語文的學習應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去,同時各個學科也可以為語文課外閱讀提供更廣闊的領地。因此,我在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時候有意去整合各學科的知識,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例如,我們利用科學課走出教室,走進校園的花圃去認識花草樹木,然后推薦學生去閱讀《給孩子的花草詩》和《我家門外的自然課》;,又比如讓同學們在科學課上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狀態后,和學生共讀繪本《蚯蚓的日記》;再比如我們將語文課、美術課和科學課整合,讓同學們閱讀向日葵生長的相關資料后,播種并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把孩子們的的作品匯集成閱讀和寫句作品集《向日葵的日記》。
二、不遺余力找橋梁——做好內外對接
過去我們常說的“課外閱讀”都只是將課外的閱讀時間交給學生在課后自己去安排,這樣做的弊端是很難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更難以評價學生的閱讀質量。因此我一方面將大量的課外閱讀放在課內完成,另一方面不斷尋找與課內對接的課外閱讀資源。
1.借助課外內容,開闊學生閱讀視野
要讓學生盡快有能力進行自主閱讀,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對于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既不能抹殺它們的學習漢字的興趣,又要不遺余力地提高他們的識字量,就只能從提高課堂容量入手。我的第一節語文課主題是“漢字,最美麗的文字!”用故事的形式,配以色彩斑斕的圖畫,告訴孩子漢字的奧妙,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形象美和音韻美,從而萌發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接著我們利用班會課開展了“你好,我的新同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認識同學的名字來認識漢字。另外,在課本內容教學過程中又見縫插針地補充一些有趣的兒歌和童謠,帶著學生大聲朗讀這些文字,以求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比如在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我給孩子補充了一份拼音兒歌,一學完新知識,馬上拿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既是對拼音的鞏固,又接觸到了更多的漢字。又比如在學習《項鏈》的時候,我把《大海啊,故鄉》的歌詞顯示給學生,讓他們讀一讀歌詞,然后唱一唱,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還讓學生學習了一首歌曲,更讓學生學習了“故鄉、身旁、出生”等詞語。第二課時我又補充了一首兒歌《大海》,通過朗讀學生既加深了對大海的印象,又認識了更多的漢字,一舉兩得。
要滿足學生自主閱讀的愿望,單憑課堂40分鐘講解的若干的文字是遠遠不夠的。適當借助課外內容,增加了孩子的識字量,也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有助提高孩子的自主閱讀興趣。
2.抓住課內模塊,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通過對部編教材的分析不難發現,其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較舊教材有所提高。那么對接課內課外的窗口在哪里?筆者認為一年級中的對接口隨處可見,尤其是各單元的“日積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讀”這兩個模塊。我在根據各個單元中這兩大模塊的文體和內容特點,給學生進行了拓展閱讀。比如在學習第二單元民俗童謠《剪窗花》時,我給學生拓展了另外兩首民俗童謠《拜年歌》《過年謠》;在教漢語拼音單元中的兒歌時,我帶著學生背了《夢》《撈黑豆》《青蛙上山》等15首長短不一的兒歌;在講到單元“日積月累”的古詩時,我和學生一起背誦了《長歌行》《登鸛雀樓》等20首古詩。這樣的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讓閱讀做到了課內課外的對接。
3.培養閱讀家長,拓寬閱讀空間
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不能忽視家長的引導和陪伴。 但農村小學的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閱讀意識淡薄。因此,要家長配合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工作,首先要讓家長改變觀念,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我在開學前和全部新生家長召開了“新學期·新起點”的動員大會。利用大會,讓家長充分理解到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的重大作用,甚至在孩子品德形成上具有重要意義,明確了家長應該如何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在家長心中烙下“課外閱讀”的印記。在學期中,定期通過微信授課,家長信,錄制微課小視頻等方式對家長如何和孩子一起進行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既幫助家長增加了親子共讀的體驗,也培養了一部分家長的閱讀意識。
課外閱讀雖名為課外,但不能缺少課內的指導,和課外的銜接。只有課內課外有效對接,才是完整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