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
一、引言
認知的過程就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提煉,再回到具體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環境和材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心智發育還未成熟,他們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對環境和材料理解的過程。幼兒的早期教育應該著眼于發展他們的主動活動,讓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獲得學習與發展。具體到幼兒教學,區域創設就是環境,材料就是組成環境的元素。在系統學習《指南》以后,我園開始探索非結構材料在戶外區域活動中的應用,讓孩子們在自主活動中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選用報紙、布袋、瓶罐、吸管、筷子、棋牌、貝殼、棉花、紐扣等多種可塑性強、不固定玩法的原始材料,投放到各個區域中,豐富了幼兒區域活動的自主性。
二、非結構材料的定義及特點
所謂非結構材料,可以理解為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想象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基本的自然材料。
特點:
1.結構簡單
既是非結構,那么它就是一個相對單一材質的個體,而不是由許多零件組成的東西。比如相對于礦泉水瓶,瓶蓋就是非結構材料,報紙、粘土、火柴棍、紙板、樹枝等等。
2.獲取方便
提供的非結構材料必須貼近孩子的生活,處處可見,幼兒在日常生活對其也有一定的認識,能引起孩子生活經驗的回憶并滿足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3.可塑性強
金箍棒可以千變萬化,我們使用的非結構材料也要能制作成各種形象的日常用品和器具。比如:紙皮。我們可以制作成電視、洗衣機、冰箱等等。
4.安全性
幼兒在玩轉材料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安全,一些可能對幼兒造成生理、心理傷害的材料不能投放到區域環境中。比如:廢舊釘子、針等。
5.兼顧環保
非結構材料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廢棄物。比如廢報紙、塑料瓶等等。不但可以廢物利用,還可以引導幼兒認識到保護環境、循環使用的重要性。
三、非結構材料在區域活動中應用的優勢
1.素材可以只有一種,成品卻千變萬化
投放材料的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質量,能使幼兒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顒訁^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參加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那個玩玩,只學會了拿起一物,擺放片刻,另換一物,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2.可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活動更富有趣味
幼兒在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多種材料的組合,且想象力不受限制,非結構材料柜的創建給了幼兒更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間,娃娃家需要梳子了,幼兒直接去取來毛根,左彎彎右彎彎梳子就做好了;有客人想吃米飯,沒有怎么辦?去材料柜取來水果網,剪碎了就是大米……科學區需要軌道了,幼兒經過挑選,拿來相同大小的紙盒或紙板,把它們連接起來就是軌道。不僅如此,非結構材料還很好的促進了區域之間的聯動,因不同的區需要使用同一種材料,使得幼兒之間的默契有了加深,互助合作更加自然和諧。
3.加強幼兒立體三維空間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寓教于樂
對非結構材料的興趣提高,幼兒操作越來越熟練,技能技巧也在探索和教師的引導中一步步提高,到了大班以后,幼兒空間感和動手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4.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能力
在操作非結構材料時,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同伴間的互助和協商去解決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問題。
四、材料投放的要求
非結構材料本身的特點就更貼合幼兒生活,更方便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教師在提供材料和進行環境創設時,就要多考慮非結構材料的投放技巧。
1.針對性提供材料
在組織某個主題的時候,要提供符合整個環境特點的材料?;顒訁^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同樣是建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2.安全衛生
在投放的材料中要特別注意安全和衛生。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再考慮包裝和制作的藝術性,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還可選用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進行藝術加工。
3.個體差異
每個小朋友的心理、生理水平都不盡相同,生活環境也不一樣。使得他們的心智、情感都不太一樣,對某些具體事務的理解也不一樣。
4.要注重游戲材料的層次性
由于個體差異造成孩子在學習、動作和心理發展上有很大差別,因此我們在投放材料時,考慮到幼兒發展速度的差異,逐步增加難度,使各個層次的幼兒都有合適自己練習的材料。
5.認真觀察、細心引導
非結構材料投放中,老師的觀察和引導非常重要。要分解出若干個能夠與幼兒的認知發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層次,使材料細化。
五、后記
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投放的材料是區域環境的基本組件。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必須成為一名有心人,選擇和投放適宜的非結構材料,最大程度地喚醒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表達和表現的愿望,讓材料和幼兒互動,使幼兒的能力不斷得以提升。
比起目標明確的高結構材料來說,幼兒對不限定玩法、不限定區域、沒有目標限定的非結構材料更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想象創造力、自主游戲水平、同伴協作水平等多種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無可估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