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華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用語言去發蒙,用語言去啟智;用語言去激勵,用語言去引悟;用語言去贊美,用語言去督促。”教師的語言魅力是實現偉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徑。
一、旁敲側擊的暗示
廖佳樂嗓門大,又不拘小節,經常在中午的寫字課上滔滔不絕地發表高見,惹來全班同學的不滿。晨會課上,我對廖佳樂說:“佳樂,你知道嗎?咱們班所有的人都愛聽你唱獨角戲,比聽帕瓦洛蒂唱歌還過癮,真可謂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學一陣大笑,廖佳樂的臉“刷”地一下紅了,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違反了班級管理條例,影響了其他同學寫字,對不起,請同學們原諒,今后我一定改正。”
英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師使學生過分地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就沒有了。他們愈是覺得自己名譽已經受到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好評的思想就愈加淡薄”。不妨設想一下,對一個名譽已經掃地、自尊心喪失殆盡的孩子,還能有什么方法教好他?教師巧妙轉換,變更角度,用委婉的語言代替直白的批評,善意地揭露出學生思想行為中的錯誤,點撥和提醒對方注意,讓學生在笑聲中領悟到自身的不當言行,提高認識,既保全了學生的自尊,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二、棄舊圖新的遷移
平常做習題時,因為有些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一部分學生就偷懶不做。于是,我把那些題目都收集在一起,上面寫一行很醒目的字“謹告,這些題十分難,非有聰明才智的同學,請勿嘗試!”結果,學生很快就把這些題完成了。還有一次,班里的一個學生過生日,邀請了十幾個同學去酒店吃飯,然后又到歌廳唱了半宿歌。這些學生家庭作業沒做不說,第二天上課時,呵欠連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偶發事件,我沒有咄咄逼人地訓斥,而是這樣講的:“昨天晚上,XX高財生(家里有錢)邀請了一部分同學去為他祝壽,結果今天有些人成了特困生 (上課打瞌睡),我丑話說在前頭,今天,你們這些人就等著做可愛的留學生(留校補課的學生)吧。”
青少年學生性格開朗,充滿熱情,經常顯得信心十足;他們渴望尋找新鮮的人生體驗,樂于接受新異的溝通方式,所以,用青年人喜聞樂見、鮮活風趣的語言去說,不經意間,他們會把老師視為知音,從而更樂于接受老師的批評。
三、正話反說的風趣
李江同學作業不認真,字跡潦草,指正多次也沒有用。一次,作文課上,我抓住機會,指著他的卷面說:“我很喜歡你的‘狂草,洋洋灑灑,龍飛鳳舞,它很有王羲之的風范,可惜我要求你寫的不是書法作品……”此后,他認真練字,進步很快。
班級里,經常有一部分同學,不做或少做作業,需要老師去催要。對此,我決定換個角度來教育他們。班會課上,我向全班同學表達了我的“感謝”:“近段時間來,有好多同學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著對老師的關心。例如,有的為了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故意少做或不做作業,替我省下了好多批改作業的時間,對此,我非常感動。在感動之余,我也想為同學們多付出一點。懇請各位,看在我閑得無聊的份上,給我多一些作業本吧!”一席話說得大家開懷大笑,同時也讓不完成作業的同學有所感悟。
批評的話,贊揚地說,巧妙地揭露出事物的內在矛盾,造成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令人含笑不止、回味無窮的效果,笑聲大大改善了教育氣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學生也不只是規規矩矩的唯命是從者。只有理解了才笑,而笑的情感體驗又加深了理解,這是學生自己領悟后才得到的,比單純灌輸更能占領學生的頭腦。
四、以退為進的迂回
劉杰在教室追逐奔跑,看見我,急忙三蹦兩跳,用手在桌子上一按,人彈起,腳一下跨到了椅子上。三番五次的常規教育沒有效果!當時,我心里那個火,直往外冒。但我迫使自己冷靜下來,避其銳氣,以退為進。我笑著說:“同學們,劉翔是2004年跨欄王,2020年劉氏家族又將出現一個跨欄王,那就是――劉杰(我故意拖長了聲調)。你們看,他把簡陋的桌椅當欄桿,抓住課間10分鐘時間練奔跑速度及跨欄技術,有這種毅力和信心,老師相信,2020年的奧運金牌非劉杰莫屬。本人作為他的老師,真是榮幸至極啊!不過,老師在這里要提醒你,簡陋的設備很容易跌折腿腳之類的,到那時,你可就只能參加2020年的殘疾人奧運會了。”教室里一片歡笑,劉杰羞紅了臉,直低著頭。從那以后,教室里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違背《常規管理條例》的行為了。
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風趣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易讓人接受。”嚴肅的話,風趣迂回地說,一方面可以表現老師善解人意,寬以待人的品格,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消除了對教師敬畏的心理,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由此,使學生認識到教師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征和內心世界,覺得教師不只有可敬畏的一面,而且還有風趣可親的一面,有助于緩解氣氛,減輕被批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笑聲中感受和理解老師的用意,形成互助合作、人格平等、作風民主、感情融洽的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精辟地道出了教師語言的藝術魅力。讓我們牢記這句話,在教育教學中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語言,營造一個個優化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