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鈺
有效教學是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眾多新觀點、新方法推陳出新的今日教壇,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有效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已成為我們教學中的普遍共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學校和教師不懈地追求。
有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有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的實施和教師課后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表現出來的。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下面我就談談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
一、常態課堂,扎實課堂基礎
我曾經非常羨慕以同一堂課,上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效果都很好的老師,我覺得那種課才體現了高效。于是,自己也嘗試著借鑒那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結果弄的“花樣多”,卻收效少,甚至喪失了有效性。由此我才清醒認識到,課堂的高效性首先應以有效性為前提,還要有一顆常態打造的心。而有效性的首先表現為適應本班學情。要克服那種浮光掠影,泛泛而讀的做法。
二、精心設計,找準教學基調
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生本”理念必須在教學的設計之初就應該得以體現。所以,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脫離學生的實際,一味追求“時髦式”教學,不是新課改追求的課堂教學。
三、有效提問,把握教學支點
問題是課堂的核心和動力,實際上,課堂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學生對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提問對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十分重要。
首先,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學會“聚焦”,找出某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整合文本的教學內容,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在以“點”帶“面”,以“面”帶“體”中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引起學生“集體思維過程”,使之成為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不竭的動力,即要具有“互動性”,要能引發學生的對話、研討與合作。
四、創設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五、激情贊賞,靈動語文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說明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教學語言。恰當運用課堂評價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人文氣息。我覺得教師評價的語言應充滿愛心、充滿靈性、充滿智慧、充滿尊重、充滿信任、充滿幽默性。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評價語言越來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積極探索、求知創造的氣氛。如果只是單調的“很好”、“很棒”、“不錯”這些單一的評價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聽覺上的疲勞,聽到表揚后也不會產生多大的自豪感及課堂參與積極性。假如教師能在課堂中根據實際情況或具體的課文內容作出充滿靈性的評價語言的話,我想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參與性,同時教師豐富的語言、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是學生模仿、學習的一門藝術。課堂上教師充滿魅力的評價語言就會象蜜糖一樣粘住一切,常常可以使一節語文課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有效地運用教師評價語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
真正意義上的評價語言,需要教師關注課堂上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給予實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正意義上的評價語言,并不隱藏學生的錯誤與缺點,肯定該肯定的,尊敬學生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引導該引導的,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價值引導,這樣才能體現對學生的尊敬,讓學生真正信服。當學生答錯題的時候,教師要指出錯在何處,給他們提供反省,自我糾正的機會。以達到“因材施言”的教育效果,讓學生聽起來也覺得比較“貼肉”。這樣,不但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改正錯誤,樹立信心,收到良好的效果。總之,教師要用充滿魅力的評價語言去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溫馨的課堂氛圍,更利于反饋信息的暢通和學生的自我調節,更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火花的迸發。
讓我們以崔巒老師的話共勉:“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簡單就是以簡馭繁,返樸歸真,追求的是一種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過程,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 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常論常新的問題。
總之,簡單語文的實質就是按照語文教學的規律去做,它不純粹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課堂教學的常態語文。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回歸語文本質,如果忽視了教學規律的“不簡單”,那也是教不好的。因此教師應運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將語文從不簡單教到簡單,再從簡單教到不簡單,行走在簡單與不簡單之間,使每堂課都成為有效教學,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