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正騰
從大漠孤煙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從山水田園牧歌到金戈鐵馬陽關,我們在吟誦著千古絕句,我們也在體味著人間百態。——董卿在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結尾時的如是說。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熱播,在社會掀起一股詩詞風,重新點燃了我們對詩和遠方的熱情,喚醒了我們對文化傳統的敬意。在我們中學地理教學中,其實也能掀起地理界中的詩詞風,因為不少詩句是詩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而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反映出典型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以地理角度解讀詩詞,深入挖掘古詩詞背后的地理概念、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詩詞”與學生的地理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感受詩意,在詩意中學習地理知識,為地理學習插上詩意的翅膀,讓詩詞之花在地理課堂中美麗綻放。
一、詩詞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課堂導入,激疑引趣
教育的藝術并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能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的實現自己的學習愿望。用富有情趣的詩詞導入新課,能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他們對新知識的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這一特點時,設計這樣的導入方法:上課時首先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一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滾滾長江東逝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然后問:這些詩句都蘊含著怎樣的地理知識?學生們迅速說出我國許多河流是向東流入海的,教師順勢引導: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地勢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們說出我國地勢的特點為西高東低。我國地勢除了西高東低的特點外,還有什么特點呢?這樣的特點又有什么樣的地理意義?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這一節內容。這樣自然導入到這一節,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調節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好一堂課,離不開生動精煉的語言,為了改變地理課堂教學平淡沉悶的狀況,可以結合課文穿插詩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既可說明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又可體驗暢曠景觀與思接千載的情感相融而產生的審美境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以說明西湖之美。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詩詞,既渲染了氣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點,一舉兩得。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巧用詩詞突破難點、化難為簡
地理教學效果如果是只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轉移會使重難點難于突破,而自然地理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的抽象,難以理解。詩詞通俗流暢,可使教學難點得以簡化,知識得以理解深化。
(四)直觀形象,感受大自然
絕大多數自然景觀學生都是沒有見過的,那么如何讓學生了解自然景觀加深對自然景觀的印象?應用詩歌能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奇妙莫測。能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強烈渴望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維更加的活躍。
(五)巧編詩詞習題,激發地理熱情
教學過程中的練習環節不可忽視,好的題目不僅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更能給學生思維以啟迪,鍛煉各種能力;反之,枯燥乏味的習題會使學生煩倦而不去認真思考,導致不能深入領會所學知識。如果我們巧用詩詞來精編地理習題,能大大的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六)詩意結尾,畫龍點睛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用詩詞作為課堂教學的結尾,既可讓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又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在講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時,我們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又如可用“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分別說明了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和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使學生能更深刻記憶和理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起到總結的的作用。
二、教學中引用詩詞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詩詞選用要恰當
在地理教學中適當引用詩詞,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要求我們地理老師要善于分析詩詞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規律,按照地理知識的模塊或專題分類歸納整理。詩詞要能恰如其分的體現某些地理知識,地理規律,不要牽強附會,扯不上關系的詩詞也生搬硬套的用進來,這樣即耽誤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又不能解決地理知識,使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影響課堂教學。
(二)選用的詩詞應耳熟能詳
選用學生以前都學過的一些詩詞,這樣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如果你引用比較生僻的詩句,學生對詩句本來的意思都不能理解,又怎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呢?
(三)詩詞選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
蘊含地理知識的詩詞雖然不少,但絕不能信手拈來,一節課引用一兩句詩詞能讓學生提起興趣,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擊破水中天"的作用。但如果滿口的詩詞就會使課堂失去重點,適得其反,使地理課堂變成了語文的天地。
精深的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不僅膾炙人口、寓意深刻,而且當中不乏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地理教師要有一雙聰慧的地理眼,能夠敏銳的發現文學之美隱藏的地理奧妙,并在平常的教學中恰當的運用這些詩詞,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這些優美詩詞的同時掌握地理科學知識,提升地理課堂的文化品味,讓詩詞之花在地理課堂中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