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祿
提高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當今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教法相對落后。雖然大多教師得到深造,但還不夠。教學觀念陳舊,談不上跟上時代步伐,老樣子原地踏步。應以關愛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課堂上要多體現學生“學”的主旨。理念要新,想辦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從傳統的“容器”變為“小精靈”。教學設計該是為了如何去點亮、善誘、引導學生,使他們自己發光,讓課堂充滿活力。下面是問題及對策:
一、棄本求末,急于求成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根深影響,家長、社會給學校和教師施加了巨大的成績分數壓力,教師唯學生考得高分為己任。教師把語文課作應付升學考試的訓練課。考試內容是課堂教學內容取舍的唯一依據。要考的內容精講細講,教學生一字不漏死記硬背,不考的知識少講略講,甚至不講。重傳授死記,輕能力培養訓練;輕形象感悟素質的提高;重教學和學習的結果,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發展。結果造成了知識懂與會的分離,學與用的脫節。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無興趣,完成不了教學的本質的任務。只有考試“高分”是唯一的“目標”。
二、思想滯后、冥頑不化
農村信息閉塞,教師思想滯后,沿襲傳統的教師“中心”論,課堂教學采取填壓式的“滿堂灌”。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來看。學生學習沒興趣,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所以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怎么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呢? 觀念落后是真正的落后,觀念轉變程度就是發展的速度。更新觀念,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創新的前提條件,教師觀念的陳舊,勢必造成課堂教學的因循,指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認識與實踐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與學生保持盡可能近的距離,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大膽放手放權,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知識的能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課文的內容到形式,從文章的字、詞、句、篇去思考、討論,質疑,然后在教師的啟發、點評下獲得對問題的解決。
三、了解學生、關注學生
(一)教師放手,學生探究
被接受的學習方式轉變為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場深刻的教學變革。“探究”的教學方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通過用自主探索研究進行學習,是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必須是形成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啟發者,要大膽放手、尊重學生的質疑、求疑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弄清、解決問題,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自主處理課文信息、感受語言文字和聯系生活的累積中去探究、獲取、鞏固新知。而一些教師束手束腳,不敢放手。
(二)合作溝通,因勢利導
教師的教案在課堂上起組織引導的策劃,很難預測整節課的細節變化,教案要有彈性設計。如我在教學《荷花》時,我把四個組作為四個荷花池,每個池請一位同學當文中的“我”,讓“我”來朗讀,‘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這一部分,其余同學當荷花。輪流表演讀,讀后大家互評。”這樣同學們合作的情緒很高,討論怎樣互相配合。這里教師深入引導、評價,視課堂進行的情況來操作,教案設計就設想一些注意點,而總體上是組織和引導。在以探究為主的課堂里“交流”。教師以假設來猜學生交流的要點,而如何引導則全憑教師的臨場應變。案例中,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以一個“平等中的參與者”身份,充分運用對話策略,促進學生思考交流。
四、學有所得
(一)智力啟發和提升
語文學科體現在:體會作者真實動因;再現課文真實情景;抒發師生真實感受。學生不僅要學會語文基礎知識,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反對“死記硬背”。背誦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熟一篇文章或一段好文,它的語匯、句式就可以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積淀,用的時候就成章于口。提倡“重讀背、輕講析;重陶冶,輕灌輸”的教法。在閱讀方面提出不同要求。獲得感覺只須-般的泛讀,獲得感知就要精讀,而獲得感悟就要讀得精、讀得熟,重要的內容須熟讀成誦。在習作方面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在感覺上模仿,在感知上借鑒,在感悟上創造。語文水平是否提高?取決于他們的閱讀;詞義的理解;詞匯的積累;寫了多少文章、寫了什么文章和怎樣寫文章;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幫助學生去完成這些工作。
(二)情的感染
語文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它蕰含豐富的情感、思想和文明。語文不是直白的道德說教,而是一篇篇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等載體。語文的學習是一種獲取語感的過程,更是一種獲取美的語感的過程。在教學中借鑒詩意或描摹的語言,把學生思想帶入意境中,感知文中的美并發現美。激發學生對文中美的情感。“情自心中來,情從口中出”,學生通過誦讀品味,進入課文所描寫的境界中,受到課文的感染,有如身臨其境之感覺,對課文的理解就更加透徹。
五、運用現代教學設備
在很多農村學校現采用的教學手段,仍是傳統“一支粉筆走天下”,講臺、黑板仍是目前唯一的教具。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認為麻煩或多余。上級配備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成了擺設,偶爾個別老師上公開課才用到,大多數老師都習慣于“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傳輸教學信息在語文教學的朗讀能力訓練中是較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教學內容更具直觀性。延伸學生們的眼界、視聽、思維,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絕佳手段。
總之,改變我農村語文教學質量的落后面貌。教師的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勇于打破“一本書,一支粉筆走天下”舊教學觀。擯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形成“以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新模式,注重整體素質發展。努力使每位學生每節課都收獲。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此外,還要熟練使用現代教學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