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魯地 何紹成
摘要: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東方古老文化的縮影。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高的競技和健身價值,深受不同文化層次群體人的喜愛,本文通過對體育健康課程改革前后武術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比較,闡述了武術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 武術運動? 多媒體? 小學體育教學
一、前言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斗爭實踐中,逐步積累和發展起來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近年來,這枝古老傳統文化奇葩顯示出了更強、更新的生命力,對于武術的喜愛和欣賞不僅遍及大江南北、神州大地,而且對武術運動的了解和認識也越來越深,學習武術的群體在年齡上也有了明顯下降的趨勢,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成為一塊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前、后武術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比較
1.新課程改革前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大綱從三年級起就開始安排民族傳統體育教材,使學生學會一些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及其組合動作和少年拳等,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學習、掌握祖國的傳統體育發展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練筋骨、強意志。在繼承、普及民族體育的同時,培養民族自豪感及愛國主義精神。
2.新課程改革后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分為了三個水平,以及各自的水平目標。沒有了統一的教學大綱,也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而是由體育老師自主選擇教材,安排教學內容,只要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水平目標和內容標準就可以了。這樣以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就很容易被淡化甚至被遺忘,缺乏對武術運動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對民族精神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
通過學生的視覺形象地展示規范動作,學生耳聞目睹,再加上教師的指導,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以往的體育課教學都是由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已經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乏味,而且教師的講解示范與學生的認識理解總是隔著一層,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放棄學習。
2.利用多媒體對動作進行剖析
武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動作示范又是武術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直觀教學法,它是教師通過具體的動作示范,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所要學習的動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學動作的結構,要領和方法。教學中正確的動作示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還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和示范動作的能力,否則很難把示范動作做得很規范;還有一些動作關鍵是在空中完成,教師的示范由于速度快,往往是在瞬間完成,學生看得不清楚。教師通過語言描述,不直觀,缺乏感知認識,這就影響學生掌握動作的準確性及連貫性。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把連續的動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機一樣把動作放慢放映,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每個環節的動作都看得清清楚楚,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知動作。特別是過度動作的那瞬間的身體重心過度,可以很清晰的呈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加上教師及時進行講解,同時指出動作的重點和難點。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
四、武術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地位與運用
1.武術運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優勢
(1)武術運動易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武術課跟其他體育課不同,其他體育課如鉛球、跨欄、跳高等課則難免單調無味,而球類課在—個班中也只有—部分人得到較大運動量的鍛煉。小學生對武術課則興趣很濃厚,武術運動姿態豐富、變化多端,形式各異,有單練、群練,有徒手,也有器械,既具有獨特的技擊性,又有大方、舒展的美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
(2)武術運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武術運動是一項男女老幼、體強體弱皆宜的運動,一般都可緩可急,可剛可柔。能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體質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少運動項目就很難做到這一點,足球、籃球運動倍受學生喜愛,它是強者的運動,體力稍弱者便難以承受那樣劇烈的對抗運動。對小學生而言不愧是一項全民的鍛煉項目。
2.武術運動是促進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
(1)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
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平衡、等動作,人體各部位器官和神經都要參與運動。科學地進行武術訓練,不但能使人體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活性等身體素質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還能調節身體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預防孩子容易形成的含胸、弓背等不良身體姿態。因此武術運動使人的身心能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展。
(2)鍛煉意志,培養道德情操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通過練習,可使兒童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刻苦耐勞,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困難克服消極逃避關,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意志品質。
總之,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擁有無窮的魅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和作用,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得到各級力量的大力支持,小學體育教師應更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對武術教學的研究和探討,讓武術運動在小學發展壯大,讓武術運動成為小學生最喜歡的運動,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蔡仲林 周之華主編 武術[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5
[2]田慧生主編 體育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2003.5
[3]孟吉平 張民生主編 體育教學卷[M]長沙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1.6
[4]楊永慧主編 武術[M]山西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