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熱身活動
增進感情?????? 教師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分小組,介紹小組積分游戲規則。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完成熱身活動
加強組織教學,因與學生是初次見面,通過此熱身活動,增進師生感情,為后面開展教學做好情感鋪墊。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一)課件展示七中報告廳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的圖片,給學生觀察并指出分別是從哪個方向看得到的。
總結:也就說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看到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二)讓學生觀察魔方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能得到什么圖形。
總結:觀察到的正方形是平面圖形。這就是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第一個關系: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是平面圖形,也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圖片,從不同角度發現這個報告廳的不同之處。
從不同方向觀察正方體發現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能得到平面圖形。?????? 通過七中的報告廳圖片引入課題,讓學生有親切感,通過觀察魔方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展示課題
明確目標?????? 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課件上展示目標。
明確本節課的課題和學習目標。
讓學生進入新知前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帶著目標進行有效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新知?????? 多媒體展示圓柱、圓錐、三棱柱、球這幾個立體圖形,講臺上擺上相應的實物。讓學生小組討論從正面看,從左面看,從上面看能得到怎樣的平面圖形。用幾何畫板輔助學生想象。
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學生所說結果。???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由學生搶答完成表格。
讓學生通過觀察由具體實物抽象出的數學模型,滲透著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以致用
鞏固新知?????? 試一試
提示學生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
PPT展示練習。??? 由學生舉手搶答
答對的同學給自己的小組積一分。??? 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熟悉從不同方向看幾何體。利用金字塔計分板激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合作學習
探究新知?????? 老師讓學生把之前發給各小組的正方體沿著某些棱剪開,展成一個平面圖形。計時2分鐘
最先剪好的給自己小組加兩分,在規定時間內剪好的加一分,超時的不加分。PPT動態演示裁剪過程。??? 學生分小組合作裁剪,將剪好的結果貼到黑板上,根據先后順序給自己組的計分板加分。
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感受展開圖的形成過程。
學以致用
鞏固新知?????? 練一練
完成導學案第二部分??? 由學生舉手搶答
答對的同學給自己的小組積一分。??? 檢驗學生對正方體和其他幾個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的掌握情況
歸納概括
小結提升?????? 憶一憶
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內容,可參照板書部分。
通過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
九、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始終堅持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物,正方體剪開,堆疊等操作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從學生的直接經驗出發,從具體思維轉化到抽象思維,逐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掌握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能將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來,能夠掌握簡單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看到展開圖能知道是什么立體圖形,從而達到空間想象能力的鍛煉。
《武陵春》教案
黑龍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農場學校 林志航
教學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了解婉約派和豪放派的風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養學生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詞的內容及情感的能力;
3.通過反復吟詠,培養學生感悟詩歌意蘊的能力;通過探討研究,培養學生合作、質疑的反思精神,歸納、綜合的能力。
4.感悟作品內涵,領會詞作情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準確背誦詞作,理解詞的思想內容。
2.歸納比較不同詞作的區別,感悟婉約詞風。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詞人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她從歷史風云中款款走來,洋溢著聰慧與才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她的剛毅,“凄凄慘慘戚戚”又是她難解的愁情,她以卓爾不群的氣質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獨樹一幟。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曠世才女,再次感受她的芬芳,傾聽她的嘆息。
2.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3.讀一讀詞作
4.說一說大意
作者是如何體現這種愁緒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詞的大意。
5.品一品語言(抓關鍵詞)
(1)在朗讀過程中,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作者的愁緒?(“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欲語淚先流”還沒說話眼淚就流下來了,說明她變得很愁。日晚倦梳頭)
(2)“人非”(丈夫去世)事事休體現在什么地方?日晚倦梳頭。 請再讀一遍,你會把重音落實到哪個字上?
(3)是誰讓本已悲涼的心海又泛起苦澀的愁波?觸動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見到了什么才“淚濕衣襟”?[風住塵香花已盡],暮春的景色卻更多的勾起了詞人傷痛,[板書:觸景生愁]
(4)春天依舊落花依舊可國已不成國,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隨落花而逝,因此當詞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時,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
(5)“詩情畫意總相連,此時此刻,在滿地落花的暮春時節,我們仿佛看到了滿面愁容,情緒不佳的作者,可曾幾何時,她是多么醉心游山玩水,我們讀過她的《如夢令》”
(6)“多么富有情趣的生活啊,那么現在對于出游,她又是何種心境?能不能找出最傳神的表達出她心情變化的詞語?”
(7)小結:“ 聞說”給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帶來了光明希望,也擬傳達了詞人對光明的向往,詞的感情調子在這里有所昂揚,我們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許多,但是“只恐”一詞又把我們的希望欣喜打破,將詞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淵。
(8)“這幾個字極富表現力,寫出了作者心境,是啊愁重舟輕,情何以堪,其內心凄苦之情令人動容,你還知道那些寫愁的名句。”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把愁比喻成水,表現愁的綿綿不絕
把愁比喻成春水,顯現愁的綿長
把愁比喻成絲麻,糾纏在一起,紛繁蕪雜、......
小結:“對,化無形為有形,具體真切,而作者又如何比喻”。把愁比作有重量的東西,連小船都載不動。可謂別出心裁,創意出奇。李白寫出了愁的韌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長度,而李清照呢,別出心裁稱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見一斑。
[板書:比喻摹愁]
我們再讀下闕,此時不僅要讀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讀出愁的分量。請同學們帶著對詞作的理解齊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愁緒。點名學生背誦。
(9)師帶領學生回憶歸納詩詞學習方法,明確為朗讀——理解——賞析——積累,并板書到黑板上,讓學生用此方法學習《望江南》,同時大屏幕出示學習提示:“讀一讀詞作——讀出情感,說一說大意——理解內容,品一品語言——賞析,背一背詞作——積累”。我們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意境等方面來賞析詩詞。
6.拓展延伸 繪一繪意境:
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從兩首詞中任選一首,發揮合理的想象,走進詞人的內心,描繪詞的畫面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