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案例名稱:non-finite verbs? (非謂語動詞)
第五課時: review
教學年級:高二年級
授課時長:40分鐘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語言知識與技能
①鞏固復習所學語法知識, 在給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整理,理解并以知識樹的形式具體的展示出來,以便達到不僅思路清晰,而且系統的掌握這部分知識的目的。
②能有條理地思路清晰地和老師一起背誦記憶要點, 學習掌握一些平時考試和高考題中常出現的非謂語動詞的題,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③能用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維給大家講解非謂語動詞及其基本用法。。
2.學習策略
體驗合作學習;在自己整理語法知識的時候,借助知識樹進行梳理。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①繼續鞏固復習強化高二語法非謂語動詞,內容較多,難點突出,只好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列,班級同學身上所體現的正面的,積極的因素進行因利是導,達到預期效果。
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英語閱讀的興趣,。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增進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在共同完成一些游戲, 取長補短等任務的過程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二、教材內容分析(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思維導圖思路清晰,學生喜歡運用,在自己實踐勾畫知識樹的時候,慢慢理解,討論,互相交流,最終都構建了屬于自己的那份思維框架,課件與學案相結合,“抬頭有所學,低頭有所寫”,注意力集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學情分析(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學生經過高一“過去分詞的用法”學習后,已初步建立非謂語動詞用法的基本理解。并且他們也已經形成并培養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非謂語動詞的掌握有難度,要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理解,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學步驟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Before the class, get the students to enjoy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教師采用影像資料導入,讓學生欣賞一些學生作文的照片(著重對比書寫進步),和一些老師的生活照,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濃厚。此時趁熱打鐵,提出問題,導入主題。
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I want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 .As you watch i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red
T: Can you tell me s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rst one and the second one ?
S1:the handwriting of the second one is more neat and clear.
S2: the second one got the higher marks .
S3:all the sentences were used non-finite verbs
T: exactly right ,you all did a good job.Have you got the point ?
Ss: Yes.
T: As you said, all of the sentences were used non-finite verbs ,and today we will continue learning this grammer ,now , lets start.
【設計說明】在前四課時中,學生已經對non-finite verbs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本節課開門見山用一些生活中中實際運用引出本節課的話題,這種方式既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快捷的引出話題,為后面的復習和勾畫知識樹做好鏈接。
Step 2 Review
通過幻燈片,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幾組非謂語動詞的列句,讓學生加深對v-ing ,v-ed 和動詞不定式的認知。
【設計說明】此環節幫助不僅幫助學生在復習前做好心理準備,為后面的快速練習降低難度。
Step 3 Practice
在practice活動中,教師在學案上提供了如下表格,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總結得出基本知識結構
【設計說明】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運用自己所習得的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輸出,在基礎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深加工,把非謂語動詞徹底弄明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Draw a “tree”
根據老師提供的表格和知識樹,自己繪制自己理解中的知識樹,可適當加一些繪畫方面的技巧和文學方面的美學知識。
四人一組進行評選,教師采用了分組競賽 的形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
知識樹展現
【設計說明】同學們通過自己繪制自己評選的形式理清思路,補長取短,互相欣賞,相互借鑒,部分同學還給繪制不太完善的同學進行講解,演示,達到的雙贏的效果,老師借助多媒體拍照上傳了部分獲獎圖片,邊展示邊講解,指出突出點,和各個圖片的特點,給學生及時的心靈震撼和鼓舞,又通過獎勵小禮物的方式向表現優異的同學表示了祝賀和由衷的感激,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Step 3 Outward development 能力提升
1.Brainstorming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從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應該怎樣把知識樹運用到非謂語動詞的學習中呢?
2. Further thinking
既然知識樹能幫助我們學習語法知識,那么能不能飲用知識樹來化解其他語法呢?請同學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討論研究之后以書面的形式提交老師。
【設計說明】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對相關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進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通過這個活動, 讓學生在輕松, 愉快, 又有競爭意識的氛圍中, 對所閱讀的內容進行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Step 4? Homework
完成思維導圖的同學請把知識點講給同桌聽一聽,沒有完成的同學請繼續完善,明天上課老師要請同學們講一講。
【設計說明】作業的設計是為了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增加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學生帶著濃厚興趣繪制知識樹,對非謂語動詞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后,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語言運用。
五、教學反思
關于語法課的上法,我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思索,探究,創新,不斷實踐的過程,由剛開始老師板書,學生做筆記,到后來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邊看邊做筆記,然后近幾年用課件與學案相結合的方式,不斷的想辦法讓學生用更簡潔,更科學更實用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語法知識,后來把思維導圖加了進去,思維導圖思路清晰,由點到面,由小到大,由易到難,逐步拓展衍生,老師教的清晰,學生學的明白,而且學生喜歡運用,他們在自己實踐勾畫知識樹的時候,慢慢理解,討論,互相交流,最終都構建了屬于自己的那份思維框架,課件與學案相結合,“抬頭有所學,低頭有所寫”,注意力集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完這節課,經過各位專家老師的點評和指導,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 教師一定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細化,教學目標的敘寫要做到操作性強,可觀、可測。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對應一條教學目標的達成,使教師和學生都做到心中有數。
2.課堂環節設計要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每一個教學步驟都要巧妙導入、自然過渡,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3. 教師在課堂設計上要體現任務型教學的主導思想,以任務貫穿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各個環節。每個教學步驟教師都要盡量給出活動所需的語言知識內容,這樣學生才能準確的使用目標語言,在活動中鞏固知識。
4. 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和發揮空間,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引導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梯田式,即分段引導,語法課可以先讓理解速度快的同學分析講解,從而帶動后面的同學。
5. 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增強親和力,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采用及時語言鼓勵,目光暗示,分發小獎品等等方式,使自己的課堂更友好、更和諧。
6.做好課堂預設,準備好應急方案,萬一教學過程中的某一環節出現偏差,要靈活處理,及時應對。
以上幾點我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創新、反思、改進,以求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