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鳳

語文教學是為了著力培養學生聽、 說、讀、寫的能力。而這四項能力從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程度來看,閱讀教學則是核心內容。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基礎,對聽、說、讀、寫能力起著制約的作用。因此,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韓愈的詩句“萬山磅礴,必有主峰”,給了我啟迪:小學語文課文,所寫內容雖然包羅萬象,但必有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精神所在,為了使小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陷入“迷宮”,我們把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進行分類。
小學課文以記敘文為主,這些記敘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側重寫人的記敘文,以人物刻畫來反映人物品格;
2.側重記事的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為重點,從而來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3.側重繪景的記敘文,以描繪景物、寄托情懷為主;
4.側重狀物的記敘文,以狀物為主,姐象征抒懷。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如果掌握了這四種類型的文章的閱讀方法,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一、給課文分類
從題目入手,再通讀全文,兩者結合,便能正確給課文分類。例如側重于寫人的文章多以人名為題:《為國捐軀的鄧世昌》《軍神》《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鞋匠的兒子》《聰明的使者》。
側重于寫事的文章多以事件性質為題 :《一件難忘的事》《田忌賽馬》《激動人心的時刻》。
側重繪景的記敘文,多以地名+景為題:《松坊溪雪景》《五月的青島》《迷人的九寨溝》《我家的園子》。
側重狀物的記敘文,多以物品名稱為題:《白鯨》《高大的皂莢樹》《黃山迎客松》《威尼斯小艇》。
但僅憑從題目入手是不能準確給課文分類的。例如《荔枝》一課,單從題目看是狀物的文章,可通讀全文后,它是一篇側重于寫人的文章,主要寫了媽媽對子女的愛。
因此,從題目入手,再通讀全文,才能正確 給課文分類。
二、精讀范文,授之以漁
每一種類型的課文要寫的內容無非就是那幾樣,只是作者選擇的內容有所不同,謀篇布局有所不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每種類型的課文教師要精講一篇,交給學生閱讀方法,學生再碰到同類課文時,就可以觸類旁通了。此時教師只需扮演啟發者和點撥者的角色,老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
給文章歸類是不難掌握的,我們主要是通過歸類閱讀去節省分析課文內容的時間,而把充裕的時間用來分析作者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拓寬知識面,同時寫作水平也得以同步提高!正所謂“見多識廣”!
以下表格,讓每篇課文的內容與寫作意圖一目了然。
課文類型
寫作內容
寫作意圖
側重寫人的記敘文
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離不開寫人,但側重于通過人物刻畫,環境刻畫,反襯對比等手法突出人物品格。
突出人物品格
側重記事的記敘文
寫事離不開寫人,寫人離不開寫事,但側重于通過對事件的敘述,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敘事明理。
側重繪景的記敘文
按一定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
抒情: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側重狀物的記敘文
植物:枝、干、花、莖、葉、果、作用等;
動物:生活習性、外貌特征等;
物品:形狀、顏色、構造、用途等。?????? 抒情:對物品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
三、重組教學內容,多練感悟
重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找規律,熟練掌握歸類閱讀的學習方法。
新學期拿到課本后,首先帶領學生把學期課文歸類;復習每一種類型課文的學習方法,便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也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課文;并隨時布置同一類型課文的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分類閱讀”這一閱讀方法是自己的一點經驗總結,但愿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