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菲
說起再生聚酯纖維,不得不提的是慈溪市興科化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科化纖”),這家創立于2000年的企業秉承資源再生、綠色環保的理念,每年回收40 億個塑料瓶制成再生紡織原料,可節約石油15 萬噸,具有年產滌綸POY 長絲13 萬噸的生產能力,是國際上產量最大的再生POY 公司之一。
“我們不生產塑料瓶,我們是塑料瓶的搬運工。我們不是時尚品牌,我們為品牌商提供高品質的再生產品。”這是印在興科化纖宣傳冊首頁上的話。經過20 余年的發展,興科化纖已形成了可樂瓶整瓶回收、再生瓶片造粒、再生POY、PDY 生產的循環體系,成為很多國際品牌的纖維供應商。
隨著人們對于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對于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全球知名品牌已經開始了在再生產品領域的推進計劃,布局綠色產業鏈。在市場需求面前,國內再生纖維產能快速增長,然而,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下,再加上原料緊缺等近兩年一直存在的問題,導致今年行業形勢十分嚴峻。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實現突圍?興科化纖總經理岑科超認為,主動的轉型升級十分必要,企業需要加速技術和設備的創新升級,在開拓差異化的高端產品的同時,不斷提高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

岑科超。
據報道,全球每年有幾百萬噸廢棄的塑料飲料瓶。然而,20 個500ml 的聚酯瓶就可制作一件上衣,5 個2L 聚酯瓶循環再利用纖維可以制成0.09 平方米的地毯,35 個2L 的聚酯瓶可以制成一個睡袋所用的全部填充纖維。此外,再生聚酯纖維回收1 噸,可減少3.2噸CO2排放;1 噸廢聚酯瓶可以生產0.9 噸左右的再生聚酯纖維,節省6 噸石油,節省3m3的填埋空間。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被廢棄的資源,已經引起了從行業到企業以及消費者的共同重視。
歐美國家消費者十分青睞使用再生聚酯纖維生產的產品,其被廣泛應用于登山包、手袋、服裝、泳裝、童裝以及窗簾、遮陽傘等領域。諸多國際品牌也已經推出了再生產品領域的推進計劃:宜家家居提出到2030年的目標,采購并生產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建立循環經濟的體系和服務,實現廢棄物零填埋;H&M 計劃在2030年實現原料100%來自包括循環再利用纖維在內的可持續纖維材料;耐克在2017年已經實現了75%鞋類和服裝產品使用可回收材料;阿迪達斯2019年春夏紡織系列將包含41%的回收聚酯纖維,并宣布在2024年全面使用再生聚酯纖維。
對于興科化纖來說,可持續性是一種持續舉措,多年來憑借企業自身的努力避免浪費和資源消耗,并不斷創造能改變人們對可持續產品看法的產品。
如何使垃圾變廢為寶,并且產出的產品質量不低于甚至超過原生產品,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也是一直以來興科化纖在不斷努力的方向。從創始至今,興科進行了無數次的技改,設備進行多次更新,產品也歷經幾代更迭。興科化纖母公司于2000年創立之時,主要生產的是再生中空纖維及有色短纖維;2008年,興科化纖轉型生產再生POY長絲;2011年,投資1.18 億元,引入新設備,進行5 萬噸差別化再生滌綸POY 長絲的擴建;2016年,投資5000萬元,再次進行產能擴建;2019年,新增2 萬噸再生高端POY 和1 萬噸再生FDY 生產線,以及相應DYT 配套設備,興科化纖進一步轉型,向高端再生滌綸長絲領域邁進。
如今,“綠色”已成為我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化纖行業作為紡織工業的源頭,進行綠色產品鏈布局迫在眉睫。再生纖維作為“綠色纖維”的三大品類之一,肩負了重要的行業使命。

再生聚酯纖維產品。
岑科超的祖父與父親從事了30 余年的再生行業,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響,2013年畢業后,岑科超也毫不猶豫選擇了進入企業扛起企業發展的重任。然而這條路走得卻并不順暢,雖然企業經營每年都保持增長,但行業整體形勢卻一直不好。“今年的形勢尤其嚴峻。一方面是原料緊張,受到《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的影響,進口原材料數量下降了將近一半,導致原材料總量不足,當企業庫存消耗完之后原料危機在今年開始顯現;另一方面,銷售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需求大幅萎縮,導致現金流緊張。”岑科超說道。
“禁廢令”的實施對于再生長絲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做低端再生長絲的企業要么被迫退出市場,要么轉型做高端產品。對企業來說,不轉型就是死,對于再生長絲行業來說,短期內是很痛苦的,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這也是一輪行業洗牌,汰舊迎新的過程,堅持下來的企業將獲得綜合實力的提升,而對于堅持不下來的企業來說,影響是毀滅性的。對此,興科化纖的做法是減少市場反應不好的產品、增加現金流好的產品,通過設備更新、產品開發等方式,往高質量方向發展。
興科化纖嚴把質量關,將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生命,不但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即使在同行企業中也是有著好口碑。據介紹,興科化纖所生產的再生纖維品質可達到原生纖維的普通水平,且高于原生纖維中比較差的品種,檢驗標準高于原生纖維。目前,興科化纖300 多名員工中,20%左右是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每一年在研發及設備更新上都有專款投入。
今年以來,興科化纖積極進行技術改進,強化管理,提高差別化纖維的比例。為了開拓高端再生纖維市場,興科化纖安裝了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線,二者的合作打開了雙贏的局面。中麗制機智能化的設備、快速、積極的售后服務也為興科化纖占領市場空間爭取了時間,設備投產后,產品質量穩定,成品率高,同時減少了用工數量。“目前我們的合作還是初級階段,未來希望可以進行聯合創新,打造更適合企業的個性化設備。”岑科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