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菲
從纖維的源頭推動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不斷提升紡織企業對流行趨勢、技術創新和時尚設計的新認知
設計是創新鏈的起點和價值鏈的源頭,2019年,正值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創辦20 周年。大賽立足產業深耕厚植,通過持續推動中國紡織企業的面料開發創新,引導和幫助企業從科技、時尚、綠色三個維度進行提升。
今年,大賽與美國棉花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分別設立了棉紡獎(即最佳棉紡工藝品質獎、最佳棉紡科技創新獎)以及蘭精纖維產品開發應用獎,旨在推廣性能優異的優質纖維及創新技術應用,從纖維材料的源頭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啟多樣化的產品開發模式,傳遞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理念,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可持續競爭力。9月26日,這兩組獎項在中國國際面料輔料(秋冬)博覽會期間揭曉。

蘭精在面輔料展上進行展示。
一直以來,奧地利蘭精集團都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互動,共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2019年,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首次與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攜手,通過“蘭精纖維產品開發應用獎”的設立進一步推動優質纖維及創新技術的應用水平。
正如蘭精集團全球品牌副總裁Harold Weghorst 所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主要的消費國,全球至少有2/3 的紡織品在中國流通,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個性化、功能化有了更加明確的需求。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蘭精集團不僅連續多年參加面輔料展,還聯合眾多下游企業共同創新,推進蘭精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而這也正是首次設立“蘭精纖維產品開發應用獎”的意義所在。
從蘭精纖維產品開發應用獎獲獎產品中可見,企業對產品材質及功能性非常重視,在研發上結合了各種時尚元素,有諸多創新之處。
比如江陰市恒亮紡織有限公司的經編牛仔面料在TENCEL?(天絲?)品牌莫代爾纖維的加入后呈現出優美肌理和舒適手感;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綜合應用天絲?品牌莫代爾纖維等原料造就出精致的自然感;佛山市纖藝紡織有限公司產品將天絲?品牌萊賽爾纖維與桑蠶絲交織實現了真絲面料機可洗;廣東兆天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融合天絲?品牌莫代爾纖維呈現出了雙面雙色的效果;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采用蘭精?環生纖?品牌纖維與桑蠶絲結合營造出精致的現代感;以及紹興舜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產品使用天絲?品牌莫代爾纖維打造出富有肌理感的外觀與柔和的光澤感等等。

Harold Weghorst。

胡玥玲。
賽后,蘭精集團大中華區業務開發及市場營銷負責人胡玥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面料企業的創新能力給我們帶來了驚喜。產品開發是一個積淀的過程,這次大賽評選過程完全是盲選,評委基于對于面料創新進行選擇,然而從結果來看,獲獎的產品很多都出自一直以來與蘭精密切合作、共同研發的面料企業。”
蘭精集團作為可持續纖維生產的領先者,一直以環保和可持續的生產作為公司發展戰略,今年秋冬面輔料展上,蘭精集團以“綠色小鎮”的形象,營造了自然、綠色的現場氛圍。天絲?萊賽爾纖維、天絲?莫代爾纖維,以及REFIBRA?(悅菲纖?)技術、LENZING?ECOVERO?(蘭精?環生纖?)環保粘膠品牌纖維等多款主打綠色、可持續概念的產品和技術,展示了其卓越的生態環保理念。
據胡玥玲介紹,悅菲纖?技術是紡織產業踐行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這一技術利用30%的工業廢棉,再加入70%的木漿生產出天絲?萊賽爾纖維;而蘭精?環生纖?是一種環保粘膠品牌,以經過FSC 環保認證的林木為原料,生產環節得到有效的能源利用,并且,面料、成衣生產過程全程可追溯。
隨著萊賽爾纖維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蘭精集團在不斷加大產能的同時,也持續地對這一纖維品種進行研發和創新,不斷賦予天絲?萊賽爾纖維新的功能。可持續發展是蘭精集團的基因,也是其對于社會責任的承諾。胡玥玲表示,以悅菲纖?技術為例,在成功利用工業廢棉生產天絲?萊賽爾纖維基礎上,蘭精集團還在研發消費后廢棉的回收再利用。
此外,消費者對于產品透明度需求越來越高,蘭精集團希望憑借著可追溯機制,在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達到消費者端時,能使其清晰地了解到整條供應鏈的信息。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則是這一目標的實現路徑。
繼2017、2018 連續兩年成功合作之后,大賽再度與美國棉花公司攜手共同設置棉紡獎項。據了解,本屆大賽參選企業數量再創新高,體現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棉可降解性的重要。其中,相當多的產品含棉比例達到了百分百,如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素禾時尚紡織有限公司的全棉獲獎產品;臨猗縣鑫得利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獲獎產品以有機棉與循環再利用錦綸的組合方式突出了面料的環保屬性;東莞德永佳紡織制衣有限公司的獲獎產品以四面彈力伸展、燒毛工藝和生物酶處理等技術創新實現了面料紋理細膩以及挺括的骨感……這些獲獎面料在“中國流行面料”展區進行了集中展示,尤為引人矚目。
美國棉花公司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通過紡織技術研究和推廣活動,增進棉制品的需求量和附加值。展會期間,記者采訪到了該公司亞洲供應鏈營銷副總裁William Kimbrell,針對棉花的綠色環保、消費趨勢、市場推廣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解答。
“本次展會我們主推的是功能性技術包括吸濕排汗、拒水整理、提高耐磨耐久性等。我們發現,來展會參觀的專業觀眾對提高棉制品耐磨耐久性的TOUGH COTTON?技術尤其感興趣。”William Kimbrell 告訴記者。

William Kimbrell。

美棉展示其最新技術成果。
TOUGH COTTON?旨在改善棉質服裝的外觀并延長穿著壽命。針對日常穿著和家庭水洗,此項技術有效地增強面料的耐摩擦性能。此外,TOUGH COTTON?還有助于保持服裝的原有顏色,使得多次水洗后看起來和新的一樣。TOUGH COTTON?面料的耐久性和穿著壽命比常規面料都有顯著的提升,強度也有明顯的提高,更佳的耐摩擦性能使得面料持久如新。
“超越棉纖維”系列的展示也頗具新意。運用3D 打印技術制造,將棉與塑料結合,例如制造保溫杯的杯體、牙刷柄、眼鏡的鏡架等,含有5%~10%的棉纖維,拓展了棉纖維的新用途。
談及在綠色環保領域的新進展,William Kimbrell 表示,美國棉花公司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合作研究棉的可降解性,并且及時與中國紡織業產業鏈下游分享可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今年12月,針對全球市場展望、可持續性、微塑料顆粒、數字化產業鏈、技術與創新等話題,將借助行業大型活動的平臺與業界進行分享。
美國棉花公司的市場數據顯示,消費者始終表示出對棉制品的喜愛。91%的消費者認為棉對環境是最安全的,相比之下,對人造纖維持此觀點的百分比不到一半,例如尼龍(49%),聚酯纖維(47%),人造絲(46%)。相比合成纖維服裝,八成消費者認為棉質服裝值得信任,貨真價實,品質可靠。65%的消費者非常愿意在貼近皮膚的產品類別,例如內衣,床品,T 恤支付更高價格保持棉含量。
美國棉花公司研發的“卓越棉花創新技術”賦予了棉制品更好的功能性來增加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這些技術使得棉織物性能優于或等于市場上銷售的化纖織物。William Kimbrell說道:“例如‘微型窗’(WICKING WINDOWS?)技術,是將整理劑印制于織物內層的技術。當穿著者開始出汗,印上防水劑的區域讓皮膚保持干燥,而吸水性的‘微型窗’可將水分傳輸到織物外部,在那里水分可以快速蒸發和干燥。經該技術處理的面料能夠比大多數功能性面料更好地將水分從皮膚表面移走,并且與未經處理的棉織物,棉混織物和合成纖維織物相比具有顯著的性能優勢。”
一直以來,美國棉花公司都十分關注與中國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合作,與李寧、361°、美特斯邦威、九牧王、博洋家紡等中國知名品牌都展開了深入合作。談及下一步的市場推廣計劃,William Kimbrell 表示,公司一方面將繼續在零售市場上通過和國內著名零售商和品牌商合作推廣全棉吊牌,另一方面將助力品牌和零售商在棉產品中應用棉的創新技術,提高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