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楊小艷
摘要:文章從傳統媒體的時代命運出發,著眼新媒體視野下,以自媒體為主導的輿論困境,對自媒體時代輿論環境發展在其主體、客體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對網絡媒體輿論的科學發展路徑提出了完善對策。以開辟網絡媒體輿論發展新環境,強化媒體輿論指導性、規范化建設,促進正確關注并具參與性、互動性的網絡媒體輿論架構為主的三條路徑,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媒體;網絡輿論;科學路徑
一、網絡媒體輿論現狀
網絡媒體輿論是近年來社會公眾利用網絡媒體傳播對熱點、焦點問題所發表的有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已發展成一種重要的輿論表現形式,對社會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和引導力。
(一)傳統媒體輿論的蟬變。隨著網絡普及面寬廣度的逐步擴大,傳統媒體僅靠原有輿論傳播范圍已不能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其發展面臨巨大的網絡媒體輿論發展沖擊,出現了漸危漸弱的發展形勢。以電視、報紙、廣播為代表的傳統輿論媒體在原有輿論傳播積極發揮作用的基礎上,也利用新型網絡媒體輿論載體開拓同步網絡空間,實現了傳統媒體輿論的發展在新形勢下由漸弱形態得到蟬變,在引導網絡媒體輿論發展方向上仍然起到主要的引導作用。
(二)新媒體輿論的飛速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8%,手機網民達7.53億。網絡普及和手機網民的飛躍式增長,再加上人們大都開始,并依賴通過網絡、手機的方式來了解和參與社會熱點討論和其他社會輿論,讓網絡媒體輿論的主體基本成為輿論信息傳播的主導力量。
二、網絡媒體輿論的基本特征
網絡媒體輿論的特征是對傳統媒體輿論的特征在新時代的拓展和延伸,依然具有傳統媒體輿論的基本特征,但也顯現出來明顯的不同特征,這些特征包括:
.網絡媒體輿論主體的廣泛性、隱蔽性和自主性。網絡媒體輿論與傳統媒體輿論主體不同,其主體由于媒體使用過程中要求不高,市場價格低而呈現出其廣泛性,也因為網絡數據平臺上有大量的公眾信息,就必須具有相應的隱私性,就會讓輿論主體輕易不會被讓你辨識,也對利用網絡媒體公開發布不當言論都無法遭受到應有的懲罰,從而讓更多的網絡媒體輿論主體所表達的輿論更加具有主觀隨意性,甚至呈現出完全的隨意自主性。
三、網絡媒體輿論存在的問題
網絡媒體輿論可以通過改變一些社會現象,來達到迅速的傳播信息,幫助大家共同擁有相關信息的知曉度。網絡媒體輿論可以讓大家人人成為“記者”,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輿論觀點,也能讓每一個轉發輿論觀點的人都可以增加或者減少輿論原有的聲音,能夠充分的運用到每一個看到此輿論觀點的受眾的看法和意見。這就讓大家認識到網絡媒體輿論在當前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虛假網絡媒體輿論泛濫。傳播者的言論自由權利得到充分發揮,是在網絡媒體輿論上才真正體現出來的。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網絡媒體操作的便捷性,致使網絡媒體輿論增加了一些虛妄的輿論氛圍。近年來,這些虛妄的輿論日常生活中造就了諸多問題,但網絡媒體輿論通過鏈接的轉發或者截圖轉發的形式讓信息及時的發布出去了,還可以讓廣大受眾在不用核實或了解信息的真實性的情況下進行隨意轉發,虛妄的輿論讓跟多的人受到誤導。
(二)網絡媒體輿論的盲目圍觀。“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當今,在網絡媒體,群眾的覺悟已展現到對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的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大眾傳播媒介報道的新聞信息,所接受到的信息是海量的、無止境的,是無所不包的。這些信息不僅滿足了同一層次公眾對信息的不同需求,甚至滿足不同層次公眾對信息的需求,讓網絡媒體輿論平臺顯得更集中、更廣闊。
四、正確引導網絡媒體輿論發展的基本路徑
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職、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積極正確引導網絡媒體輿論發展,并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已成為當前亟需完成的一項任務。
(一)進一步開辟網絡媒體輿論發展的新環境。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當前,網絡媒體輿論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出現了網絡黑客、網絡詐騙、公民隱私泄露等凸顯出的問題,需要我們不得不通過法律對其加以規范。而網絡媒體所創造出來的社會輿論新問題、新情況,現有的法律法規對其而言,太籠統、太粗略,具體性、可操作性較差,對應開展的制約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據網絡媒體輿論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來制定專門的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從而保證網絡媒體輿論在健康環境下成長。
(二)強化對網絡媒體輿論的建設發展指導。隨著新時代網絡的再次進一步發展,在網絡媒體上發布信息要求必須實現細而準、全而精,兼顧嚴謹與活潑,主輔結合。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發展,使互聯網的社會動員功能日益增強。要傳播正能量,提升傳播力和引導力。要嚴密防范網絡犯罪特別是新型網絡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要發揮網絡傳播互動、體驗、分享的優勢,聽民意、惠民生、解民憂,凝聚社會共識。網上網下要同心聚力、齊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會風險、共同構筑同心圓的良好局面。要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以及網絡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維護網絡空間安全能力。”這就要求在網絡媒體輿論上讓主流媒體信息的引導占據主要位置,其展現的內容,應實現博采眾長,使受眾更廣泛,才能有利于網絡媒體輿論的建設發展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