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 劉禮明 韓小龍



摘 要:通過開展17個中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裕安區乃至周邊地區種植的高產、多抗、優質中粳稻新品種。結果表明,秀水121、蘇秀867、光燦1號、滬香粳106、徐稻9號、隆粳968、南粳5758、揚粳5118等品種綜合表現較好。
關鍵詞:中粳稻;新品種;展示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034-03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六安市裕安區水稻種植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中粳稻面積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底,全區種植面積已達1.5萬hm2。為此,筆者于2018年進行了中粳稻新品種展示試驗,以期為裕安區乃至周邊地區推廣中粳稻品種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徐稻9號、光燦1號、隆粳968、秀水12、連糯1號、圣稻18、蘇秀867、鎮稻16、秀水121、滬香粳106、南粳0212、寧粳7號、南粳5758、揚粳5118、徐稻3號、武運粳27、當粳8號(ck),共計17個品種。
1.2 試驗設計 采取隨機區組排列,重復1次,大區面積333.3m2,行株距20m×16.5cm,每穴栽3~4粒種子苗。品種間設過道40cm,四周設保護行1.5~2.0m。
1.3 試驗點概況 試驗設在六安市裕安區江家店鎮張敦村張國敏戶,前茬空閑田,土種屬黃白土田,土壤質地中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
1.4 氣象條件 水稻生長發育期間光照、溫度、降雨等氣象條件屬正常年份。育秧期間溫度、降雨適中;5月下旬6月上中旬溫度偏高降雨適中,有利于水稻分蘗;7月12—25日出現了階段性高溫熱害天氣,影響了部分水稻結實率;7月底至8月初降雨適中,解除了高溫天氣;8月5—12日再次出現了階段性高溫熱害天氣(起點溫度較低),影響了部分水稻結實率;8月中下旬溫度降雨、適中,光照充足,病蟲害輕發,有利于水稻灌漿結實。收獲期間天氣較好。
1.5 試驗經過 2018年5月19日浸種催芽,23日播種,播種量600kg/hm2,采用濕潤育秧。5月20日、25日分別對大田淺水旋耕整田,6月14日移栽,秧齡22d。大田基肥用45%司爾特牌復合肥(N-15-P2O5-15-K2O-15)500kg/hm2,栽后10d追尿素112.5kg/hm2,結合化學除草。7月15日排水曬田,25日復淺水。26日穗肥施用45%司爾特牌復合肥50kg/hm2+尿素45kg/hm2。8月6日粒肥施用45%司爾特牌復合肥25kg/hm2+尿素25kg/hm2。7月下旬、8月上旬分別防治二化螟2代、稻縱卷葉螟,試驗田未防治病害。10月下旬收割并取樣考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水平 參試組合比對照當粳8號增產的有8個,增幅在6.7%~10.8%;比對照減產的有8個,減幅在1.6%~6.6%。產量最高的品種為秀水121,折單產為9426.9kg/hm2;產量最低的為寧粳7號,折單產為7946.4kg/hm2(見表1)。
2.2 全生育期 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143~157d,皆在中粳稻適宜種植范圍內,其中秀水121、南粳0212、當粳8號表現遲熟,對照為157d(見表1)。
2.3 產量結構及農藝性狀
2.3.1 有效穗 參試品種有效穗在331.0萬~389.5萬/hm2,秀水121最高,南粳0212最低,對照品種當粳8號為347.6萬/hm2。
2.3.2 穗總粒數 參試品種每穗總粒數在114.1~139.4粒,徐稻9號最多,南粳0212最少,對照當粳8號為128.2粒。
2.3.3 結實率 參試品種結實率在85.8%~96.6%,除圣稻8號、鎮稻16偏低外,其余結實率皆在90%以上,對照當粳8號為95.2%。
2.3.4 千粒重 參試品種千粒重在24.7~26.9g,其中鎮稻16最高為31.0g,圣稻8號最低為24.7g,對照當粳8號為25.8g。
2.3.5 株高、穗長 參試品種株高在83.7~114.6cm,寧粳7號最高,圣稻8號最矮,對照品種當粳8號為108.5cm;穗長在16.9~19.9cm,徐稻9號最長,連糯1號最短,對照當粳8號為18.4cm。
2.3.6 株型及葉色 參試品種株型結構為緊湊型或適中性,葉色為濃綠或綠。
2.4 綜合抗性
2.4.1 抗病性 參試品種紋枯病、稻曲病一般輕至中等發生;南粳0212、寧粳7號自然種植輕至中感稻瘟病;田間未見白葉枯病、細菌條癍病發生(見表2)。
2.4.2 抗倒性 參試品種沒有發生倒伏現象,其中滬香粳106、南粳0212、寧粳7號后期表現傾斜狀態,發生時期為水稻灌漿中后期(見表2)。
3 參試品種綜述
3.1 秀水121 由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產量9426.9kg/hm2,居參試第1位,比對照增產10.8%。全生育期157d,與對照相同。株高88.8cm,穗長19.8cm,穗總粒數135.6個,結實率96.6%,千粒重26.5g。株結構緊湊,葉色濃綠,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鑒于該品種具有二次灌漿現象,后期斷水不宜過早。
3.2 蘇秀867 由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江蘇省連云港市蘇樂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產量9409.8kg/hm2,居參試第2位,比對照增產10.6%。全生育期152d,比對照遲5d。株高88.5cm,穗長19.6cm,穗總粒136.4個,結實率96.2%,千粒重25.6g。株型結構緊湊,葉色濃綠,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
3.3 光燦1號 由獲嘉縣友光農作物研究所選育,產量9299.2kg/hm2,居參試第3位,比對照增產9.3%。全生育期144d,比對照早13d。株高85.2cm,穗長18.3cm,穗總粒數134.5個,結實率95.4%,千粒重26.7g。株型結構較緊湊,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
3.4 滬香粳106 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選育,產量9282.2kg/hm2,居參試第4位,比對照增產9.1%,生育期150d,比對照早7d。株高92.8cm,穗長18.4cm,穗總粒數133.4個,結實率96.2%,千粒重26.2g。株型結構較緊湊,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
3.5 徐稻9號 由江蘇省徐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產量9214.2kg/hm2,居參試第5位,比對照增產8.3%。全生育期143d,比對照早14d。株高93.3cm,穗長19.9cm,穗總粒數139.4個,結實率94.6%,千粒重26.6g。株型結構松散適中,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且有香味。該品種因早熟適宜稻麥兩熟區域種植。
3.6 隆粳968 由江蘇省淮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產量9180.1kg/hm2,居參試第6位,比對照增產7.9%。全生育期138d,與對照相當。株高95.6cm,穗長17.9cm,穗總粒138.0個,結實率90.9%,千粒重25.9g。株型結構緊湊,葉色濃綠,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
3.7 南粳5758 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產量9146.2kg/hm2,居參試第7位,比對照增產7.5%。全生育期146d,比對照早11d。株高90.3cm,穗長17.6cm,穗總粒132.4個,結實率93.9%,千粒重26.4g。株型結構緊湊,葉色濃綠,生長青秀,后期轉色好,綜合抗性好,米質優。
4 結論
17個中粳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秀水121、蘇秀867、光燦1號、滬香粳106、徐稻9號、隆粳968、南粳5758等品種的豐產性好、生育期適中、綜合抗性強,適宜裕安區乃至周邊地區示范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劉禮明,丁顯萍.雜交中秈稻新品種試驗初報[J].安徽農業科學,2015,5.
[2]劉禮明,松家余.雜交中秈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8,7.
[3]劉勝權,姚國艷,張長海.常規粳稻新品種作單季稻種植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2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