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臣
摘 要:該文介紹了譙城區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的建設目標及主要內容,提出了加強繁育基地規范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主要糧食作物;繁育基地;建設;譙城區
中圖分類號 F324.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044-02
推進種子工程建設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高效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發展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的關鍵,也是贏得市場競爭主動權的有力武器。為加強譙城區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促進全區農作物良種更新換代和現代種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譙城區對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進行了規范管理。
1 繁育基地建設目標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強化種子管理,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基地良種化,逐步實現了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和質量標準化,促進了全區農作物良種更新換代和現代種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加強新品種的引進、選育、提純復壯,逐步培育壯大種子產業,使種子不僅能滿足本地農業生產用種的需要,而且能輻射周邊地區。加強種子市場管理,規范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2 繁育基地建設內容
2.1 規范種子基地建設 培育種子經營企業,引導各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嚴格按照農作物種子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抓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1.1 基地選擇 鼓勵種子繁育企業在有條件的鄉鎮流轉土地開展種子繁育,或依托當地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繁育良種,每個基地種植規模達到133.33hm2以上,實現“一場一種”或“一村一種”,做到集中連片、成方種植。種子基地樹立標志標識牌,標明品種名稱、繁育企業、繁育面積、基地負責人等內容。
2.1.2 繁殖材料 繁育種子選用通過國家或安徽省審定的優質、高產品種,要求為:在譙城區參加品種展示2年以上,繁材質量達到純度≥99.9%、凈度≥99%、發芽率≥85%、水分≤13%。
2.1.3 播種 播種時做到專機播種,換種前清理干凈機器內殘余種子,避免機械混雜。
2.1.4 田間管理 加強病蟲草害監測,及時開展防治,減少種子帶菌。及時追肥,促進種子田作物健壯生長,保證種子質量合格。
2.1.5 去雜 嚴格去雜,在返青拔節前后,識別苗相、葉色等形態,凡是異常者全部拔除,拉網式去雜1~2遍;抽穗期結合品種株型、葉姿,異常株連根拔除;種子成熟前,在進行2次以上去雜后,再嚴格去雜1~2次,主要根據植株高低、穗形、落色等性狀,有明顯差異的要連根拔除;田間雜草、大麥等,于苗期和抽穗期盡早拔除,在作物收獲前徹底清除。
2.1.6 收獲 做到專機收獲,收獲前將機器內部清理干凈,不得留有小麥和雜草種子,并盡可能做到“一機一品種”,“一村一機”,避免機械混雜。
2.1.7 貯藏 種子收獲后及時晾曬,晾曬場地要清掃干凈,禁用碾過大麥的場地或在棚布上晾曬,晾曬標準為種子含水量不大于13%,在運輸、晾曬等過程中嚴防機械和人為混雜。達到良種標準的種子要保證安全貯放,事先清掃干凈倉庫,做到防鼠、防雀、防蟲、防雨、防潮,要求每品種單庫(倉)貯放,或裝袋分區存放,嚴防混雜。
2.1.8 建立種子生產檔案 做好種子繁育檔案記錄,嚴格按照《安徽省種子生產田間記載表》詳細記錄種子生產、管理操作的全過程。有條件的企業,各生產環節要保存影像資料。種子繁育檔案資料不健全的,一律不作為種子使用。
2.2 強化種子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
2.2.1 加強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的資質審查 種子生產經營嚴格按照《安徽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的要求,重點審核種子企業是否辦理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是否存在無證或者超范圍生產、經營等違法行為。
2.2.2 嚴格引種程序 嚴格按照引進、選育、區試、審定、生產示范、推廣的程序搞好種子引選和推廣工作,建立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引選基地和生產示范基地。凡在譙城區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均在區農委統一安排的品種展示田參加展示2年以上,予以大面推廣應用。
2.2.3 加強種子市場管理 種子經營者建立種子經營檔案,種子經營檔案包括種子來源、銷售去向、質量檢測以及加工、包裝、貯運等內容。種子管理部門要強化對種子市場的執法管理,每年在春耕生產、夏種、秋種等關鍵農時季節,開展1次種子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種子經營行為,保證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2.2.4 建立監管信息發布制度 不定期對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開展監督檢查,每次監督檢查結果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向社會發布。建立企業生產、經營信譽評估制度,對種子生產過程操作規范、經營誠實守信、無違規生產經營記錄、種子質量好的企業,授予“譙城區放心農資生產經營單位”稱號;對種子生產、經營不規范,造成農民投訴等不良現象的企業,列入黑名單。
3 加強繁育基地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設立辦公室,具體負責良種繁育工作,制定發展規劃,強化行政推動,落實配套措施,加強完善基地建設,保證良繁基地發揮應有效用。
3.2 規范基地建設 鼓勵種子經營企業參與基地建設,建立良種標準化生產示范片,推廣新品種和配套技術,實行統一技術方案、統一供種、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購,提高良種生產水平和效益。積極發展良種訂單生產,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經紀人+基地+農戶”等多種訂單模式,建立良種生產基地,加快優質專用良種繁育的步伐,推動優質專用品牌糧食產業化發展。
3.3 強化政策落實 加強對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的財政投入,整合高標準農田、增糧工程等項目資金,加大對良種繁育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落實完善農事托管、訂單收購等關鍵生產環節,充分調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參與發展制種產業的積極性。鼓勵種子經營企業結合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建設,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對統一品種、施用有機肥、多功能一體化機播、病蟲害綠色防治、統一收獲等關鍵技術落實給予1500元/hm2補助。
3.4 完善管理體系 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強化種子管理職能;健全管理隊伍,強化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增強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務能力;保障工作經費,確保工作有效開展。充分發揮種子行業協會的協調、服務、維權、自律作用,規范企業行為,加強行業服務,重點開展種子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認真落實農技人員包保責任制,重點做好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的技術服務與指導工作,確保各項綠色增產措施全面落實。
3.5 嚴格督查考核 把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納入政府年度崗位目標績效考核,堅持定性與定量、內部考評與外部評價、過程考評與年度考評相結合,嚴格調度督查,增強考核實效,確保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支持措施全面落實、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種子產品綠色優質、種植效益明顯增加。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