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婕 蘇昭柏 吳秋渠



摘 ?要:為探討鋅肥對小麥秸稈還田條件下水稻生長發育、抗逆性及產量構成等方面的影響,以水稻品種連粳9號為材料,進行了鋅肥施用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秸稈連續還田普遍缺鋅田塊,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基肥增施鋅肥對增加水稻分蘗和有效穗數、提高千粒重等有顯著促進作用,ZnSO4施用量以7.5~9kg/hm2較適宜。
關鍵詞:水稻;鋅肥;秸稈還田;植株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090-02
鋅是植物生長必需元素之一,水稻施用鋅肥尤為重要。我國土壤普遍缺鋅,特別是連年麥秸還田,還原作用強的稻田更容易缺鋅;長期大量施用氮、磷肥的稻田,有效鋅也會減少。為探討鋅肥對水稻生長發育、抗逆性及產量構成等方面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本次試驗,旨在加快鋅肥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并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興后村-江蘇(贛榆)現代農業科技(稻麥)綜合示范基地,119°08′34.18″E,34°54′37.76″N。試驗地地勢平坦,前茬為小麥,秸稈全量還田,土壤質地黏土,灌排方便,土壤有機質含量15.6g/kg,全氮1.103g/kg,有效磷12mg/kg,速效鉀96mg/kg,有效鋅0.64mg/kg,pH值6.2。
1.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為硫酸鋅,供試品種為當地大面積推廣應用的中粳中熟水稻品種連粳9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地塊長60m、寬11m,小區長10m、寬3.6m,面積36m2。處理1:不施鋅肥(對照);處理2:3kg/hm2ZnSO4;處理3:4.5kg/hm2ZnSO4;處理4:6kg/hm2ZnSO4;處理5:7.5kg/hm2 ZnSO4;處理6:9kg/hm2ZnSO4。鋅肥作基肥一次性使用,拌細土混勻后施用。其他肥料運籌參照10500kg/hm2產量指標,基肥為復合肥(15-15-15)600kg/hm2,分蘗肥為尿素225kg/hm2,穗肥為尿素150kg/hm2、復合肥(15-15-15)150kg/hm2、氯化鉀75~105kg/hm2,N∶P∶K運籌比為1∶0.4∶0.6,N肥前后比為6∶4。
1.4 考查記載及方法 依據常規考查記載方法,每個處理選取秧苗生長基本一致的連續10穴,定點考查??疾橛涊d項目包括:基本苗、莖蘗動態,成熟期植株性狀、產量結構等。
1.5 試驗過程 前茬為小麥,6月12日收割,秸稈全量還田。水稻采用塑盤基質育秧,5月30日落谷,6月26日機插,行穴距為30cm×12cm,穴栽3~4苗。7月5日施分蘗肥,8月10日施穗肥,10月27日成熟期田間理論測產,11月1日割方實收測產。
1.6 氣候條件 試驗中,在水稻整個生育期中,氣候條件利多弊少。主要表現在前期積溫、光照較往年偏少,水稻分蘗期早發帶來一定影響;中后期(拔節孕穗期、灌漿結實期)溫光資源充足,雨水適宜,利于干物質積累形成壯桿大穗;總體氣候條件對水稻生產較為有利。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移栽活棵后各個處理分別定苗,抽穗前分別調查其莖蘗動態,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7月5日(栽后10d),各處理總莖蘗數基本一致,均在120萬/hm2左右。7月15日(栽后20d),處理5莖蘗數最高,為175.20萬/hm2。處理1莖蘗數最低,為147.75萬/hm2。7月22日(栽后28d),處理6莖蘗數最高,為276.9萬/hm2;處理2莖蘗數最低,為238.95萬/hm2。據8月5日(栽后40d)考查,田間莖蘗動態逐步達高峰,處理5莖蘗數最高,為500.10萬/hm2;處理1最低,為447.45萬/hm2。最終成穗數(10月15日查)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5、2、6、4、3、1。從莖蘗動態變化看,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增施鋅肥,能有效地促進水稻分蘗,對分蘗成穗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2 對水稻植株性狀的影響 成熟期對各處理定點植株進行性狀考查,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施用鋅肥與不施用鋅肥對水稻地上伸長節間數量、節間長度影響不大,這主要是由于品種特性和田間管理措施基本一致。但使用鋅肥的處理,穗長相對較長,以處理5最大,為20.52cm,其他依次為處理4、6、2、3。
2.3 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3、4可以看出,有效穗數從高到低依次為處理5、2、6、4、3、1;穗總粒以處理5為最高,這是鋅肥影響穗長的表現。5個施鋅肥處理,實粒數均比對照高,表明基肥增施鋅肥對水稻灌漿具有促進作用,且在一定范圍內,隨著鋅肥量的增加而遞增。實測千粒重在25.11~25.52g,5個施鋅肥處理的千粒重均比對照高,其中,以處理5最高,處理1最低。不同處理間小區平均產量依次為處理5、6、4、3、2、1,折合產量分別為10.31,9.86、9.69、9.39、9.35、9.05t/hm2。
經方差分析,施鋅肥比不施鋅肥對水稻增產效果達極顯著水平,說明基肥施用鋅肥對水稻生長發育具有促進作用(表5)。
3 結論與討論
鋅在植株體內是氧化還原的催化劑,能促進葉綠素和生長素的形成,是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參與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轉化。鋅在水稻體內含量雖少,但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很大。根據研究,鋅對水稻增產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緩秧,防止縮苗,增加分蘗,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抗寒性和耐鹽能力。有研究表明,鋅肥增產效果因土壤含鋅量多少而異,在土壤含鋅量1.0mg/kg以上的不缺鋅土壤中,施鋅肥不增產。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基肥增施鋅肥,對水稻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著鋅肥施用量的增加,鋅肥對水稻的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等促進作用呈正比。試驗中,以處理5(7.5kg/hm2ZnSO4)為最佳。針對小麥秸稈連續還田的地方,生產上建議增施ZnSO47.5~9kg/hm2為宜。
參考文獻
[1]劉遠化,劉敏.鋅肥不同施用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5):30,56.
[2]蘇翠萍,韓東,田靜,等.鋅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08(2):54
[3]徐年龍,葉仁宏,王升,等.鋅肥作基肥施用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5(1):46.
[4]張珍淑,漆光成,楊培權,等.基施鋅肥對水稻產量影響試驗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6):84-85.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