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歲



摘 ?要:通過開展國光優豐(0.1%三十烷醇微乳劑)對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田間試驗,為該藥劑的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國光優豐(0.1%三十烷醇微乳劑)對小麥生長有很好的壯苗增產的作用,而且安全無害,對有益生物無明顯不利影響,可以在小麥生產上進一步示范推廣。
關鍵詞:0.1%三十烷醇微乳劑;小麥;生長;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099-02
1 試驗條件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古城鎮新化村一農戶小麥田,土質為水稻土,肥力中等,pH值6.7,有機質含量2.2%。前茬為水稻,小麥田主要以自然降水灌溉。2017年11月12日整地,基施45%(N-P2O5-K2O含量:15-15-15)復合肥525kg/hm2,尿素225kg/hm2。采用人工撒播,播種量300kg/hm2。
1.2 試驗作物 供試小麥品種為煙農19。
2 試驗設計
2.1 藥劑處理 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國光優豐(0.1%三十烷醇微乳劑)0.67mg/kg,由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處理2(對照藥劑處理):481(0.1%蕓薹素內酯可溶粉)0.05mg/kg,由成都新朝陽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生產;處理3(空白對照處理):不施藥,只噴施相同藥液量的清水。
2.2 小區安排 小區東西排列,南北走向,每個處理0.06hm2,不設重復。
2.3 施藥方法、時間和次數 用華輝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于2018年4月1日和4月22日,分別在小麥拔節末期和抽穗揚花期各施藥1次,共施2次,各處理藥液用量750kg/hm2。
2.4 其他病蟲害防治 試驗期間于2018年4月20日和4月27日用40%戊唑·咪鮮胺防治2次赤霉病,其中26日添加了吡蚜酮防治穗期蚜蟲。
3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3.1 氣象資料 試驗第1次用藥于2018年4月1日下午,晴天,偏南風2~3級,氣溫4.6~18.4℃。第2次用藥于2018年4月22日下午進行,晴天,偏西風3~4級,氣溫10.1~22.9℃。從2018年4月1日第1次用藥開始,到2018年5月25日調查結束,期間共發生12次有效降水,總降雨量134.3mm,其中最大1次降雨過程發生于4月8—10日,3d共降雨49.4mm。試驗期間總體氣象條件正常,無明顯特殊天氣。
3.2 調查方法
3.2.1 時間和次數 調查時間為每次藥后第3天、5天、10天、20天和收獲前,共調查9次。
3.2.2 調查方法 每次用藥后,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40株,共200株。調查株高,計算平均株高,統計藥劑促進小麥生長的效果。按5點取樣,每點調查5m2,調查各小區瓢蟲等有益生物數量,觀察藥劑對瓢蟲的影響。收獲前小區5點,每點取1m2,計算有效穗數、單穗實粒數和千粒重,折算成實產,計算增產效果。
3.2.3 藥效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4 結果與分析
4.1 應用效果評價 從田間觀察可知,藥劑處理區小麥生長狀況明顯好于空白對照區,前期植株生長旺盛,葉色濃綠,中后期抽穗整齊,有效穗數明顯增多,籽粒飽滿,粒數和粒重也明顯增加,產量結構三因素更加優化、合理,落黃好。從表1和表2可知,國光優豐處理的株高略有增加(比空白對照高2.38%),但增產效果明顯,比空白對照增產11.92%,同時也高于對照藥劑481(0.1%蕓薹素內酯可溶粉)處理。
4.2 安全性 由表3可知,藥劑處理對瓢蟲等麥田有益生物無明顯不利影響。說明試驗藥劑不僅能促進對小麥生長,而且安全、無害。
5 結論
通過試驗可以看出:國光優豐(0.1%三十烷醇微乳劑)對小麥生長有很好的壯苗增產作用,而且安全無害,對有益生物無明顯不利影響,可在小麥生產上進一步示范推廣。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