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山



摘 ?要:收集云南、湖北5個產地17個家系種子進行育苗、造林試驗,經過23年的試驗觀測,結果表明,所有禿杉種源樹高和胸徑在不同立地質量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吉山工區2~3小班(Ⅱ類地)禿杉的樹高和胸徑生長均大于其他3個小班(Ⅲ、Ⅳ類地)。因此,立地質量等級高的林地更適合禿杉種植。針對不同立地禿杉生長情況,初步確定L2、L4、云龍、C2、C8等5個種源為禿杉優良種源,可以作為今后引種禿杉種源選擇的依據。
關鍵詞:禿杉;種源;試驗;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S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114-03
禿杉(Taiwaniaflousiana Gaussen)為杉科臺灣杉屬常綠喬木,別名土杉、臺灣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孑遺植物。禿杉樹體高大,樹干通直,大枝平展,小枝則細長而下垂,樹形優美,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材質優良,是速生豐產林、風景林和水源涵養林的優良樹種。禿杉自然分布氣候帶狹窄,天然林分僅分布于湖北西南部利川、貴州東南部雷公山和云南橫斷山脈西部怒江及瀾滄江流域。但引種栽培實踐證明,禿杉可較好的適應我國南方中、低山區氣候和土壤,表現出較好的速生潛力,為禿杉人工林培育奠定了基礎。為測定禿杉不同種源在不同立地條件的生長情況,葛坑林場于1992年對從云南、湖北5個產地收集的17個家系的種子進行育苗、造林,開展了不同立地條件禿杉種源造林對比試驗,為營建不同立地的禿杉人工林選擇合適的禿杉種源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種源試驗林分別位于福建省德化葛坑國有林場坑口工區3~16小班(海拔700m,立地質量Ⅲ級)、吉山工區2~3小班(海拔900m,立地質量Ⅱ級)和6~9小班(海拔1100m,立地質量Ⅲ級),美洋工區4~5小班(海拔900m,立地質量Ⅳ級)。造林地前身均為杉木采伐跡地,土壤為山地紅壤。1991年調進云南、湖北5個產地及其17個家系種子,1992年3月育苗,1993年造林。N6因種子發芽率低,且苗期生長不好,共育苗木100多株,不夠試驗地全部造林用苗,只在美洋4~5小班、吉山2~3小班種植。以上苗木生長健壯,定植時苗高均在17~26cm。各種源編號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以一行5株為一小區,重復8次,同一區組配置在同一坡面同一水平帶上,盡量保持立地環境條件的一致性和各種營林措施的一致性。每個區組均設置禿杉保護行,兩邊行分別種植杉木、柳杉以作對照。造林第7年衛生伐一次,伐除長勢差的禿杉及杉木萌芽條,第14年撫育間伐一次。
1.3 林分調查 2015年10月分別對坑口工區3~16小班、吉山工區2~3小班和6~9小班、美洋工區4~5小班種源試驗林進行每木調查,調查指標包括胸徑、樹高等生長指標。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立地、不同種源禿杉整體生長情況 表2列出了不同立地和種源禿杉樹高、胸徑生長情況。由表2可知,同一種源在不同立地生長存在明顯差異,同一立地不同種源生長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表明不同立地和不同種源對禿杉平均樹高和平均胸徑生長均具有一定的影響。
2.1.1 不同立地、不同種源禿杉樹高生長情況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3),不同立地條件禿杉平均樹高生長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所供試的4個立地條件中(表4),吉山工區2~3(Ⅱ級)小班禿杉平均樹高最大。為12.21m;而美洋工區4~5小班(Ⅳ級)禿杉平均樹高最小,為10.33m。經多重比較分析(表4),各參試小班樹高生長大小的排序為:吉山2~3>坑口3~16>吉山6~9>美洋4~5。同時,由表5可知,不同種源對禿杉樹高生長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供試的22個種源中以種源C6平均樹高最小,為10.33m;而種源L2平均樹高最大,為13.05m。經方差分析(表3),不同種源樹高生長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表明不同種源同樣對禿杉樹高生長具有顯著影響。經多重比較分析(表5),供試種源樹高生長大小排序為:L2>L4>云龍>L5>N6>云昌>C10>C4>C2>C8>騰>L8>L7>C9>C11>利>L1>C3>C5>C1>L3>C6。
2.1.2 不同立地、不同種源禿杉胸徑生長情況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立地和種源對禿杉平均胸徑生長同樣存在影響。經方差分析(表6),不同立地禿杉平均胸徑生長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由表7可知,吉山2~3小班(Ⅱ級)禿杉平均胸徑最大,達到16.31cm;而坑口3~16小班(Ⅲ級)禿杉平均胸徑最小,僅為12.08cm。經多重比較分析(表7),各參試小班胸徑生長大小排序為:吉山2~3>吉山6~9>美洋4~5>坑口3~16。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6),不同種源禿杉胸徑生長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表明不同種源對禿杉胸徑生長具有顯著影響。在供試的22個種源中以種源C1平均胸徑最小,為11.96cm;而種源L2平均胸徑最大,為17.03cm。經多重比較分析(表8),供試種源禿杉胸徑生長大小排序為:L2>L4>云龍>C2>C8>云昌>L5>C10>N6>C4>L7>L8>騰>L1>C9>C5>利>C3>C11>L3>C6>C1。
2.2 禿杉優良種源的篩選 綜合不同立地所有種源禿杉樹高和胸徑生長情況來看,吉山工區2~3小班禿杉樹高和胸徑均最大,因此比較適合禿杉生長。而綜合不同種源在所有立地條件的胸徑和樹高生長情況來看,種源L2、L4和云龍的平均胸徑和樹高較大,而種源C1、C6和L3的平均胸徑和樹高較小。針對不同立地禿杉各種源的生長情況,初步篩選出L2、L4、云龍、C2、C8等5個種源為禿杉優良種源。
3 小結
(1)就不同立地而言,所有禿杉種源樹高和胸徑在不同立地間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表明不同立地對禿杉生長具有顯著性影響。其中吉山工區2~3小班(Ⅱ類地)禿杉的樹高和胸徑生長均大于其他3個小班。因此,立地條件好的林地更適合種植禿杉樹種。
(2)就不同種源而言,綜合3個立地條件不同種源禿杉樹高和胸徑生長來看,供試的22個種源禿杉樹高和胸徑生長都達到顯著差異,其中種源L2、L4和云龍的平均胸徑和樹高較大,而種源C1、C6和L3的平均胸徑和樹高較小。因此,L2、L4和云龍是相對比較優良的種源。
(3)就單獨立地條件的不同種源而言,不同種源禿杉在每個單獨立地條件生長情況與其他立地條件不同種源所有禿杉整體生長情況有所差異。具體來說,在美洋工區4~5小班中,不同種源禿杉樹高和胸徑生長存在顯著差異,種源C2、C3、C5、C8、云昌、利和N6比較適合該立地條件的生長;比較適合吉山工區6~9小班生長的禿杉種源為C4、C9、C11、L4、L5和利;比較適合吉山工區2~3小班生長的禿杉種源為L2、L4、L5、L8、云龍和騰;比較適合坑口工區3~16小班生長的禿杉種源為C10、L1、L4、L7、云龍、云昌和騰。
參考文獻
[1]洪偉.林業試驗設計技術與方法[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王挺良,連勇機等.禿杉種源和配套栽培技術專集[J].林業科技通訊,1997,增刊.
[3]武松,潘發明.SPSS統計分析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4]李林源,連華萍,許魯平.杉木種子園良種與優良無性系造林試驗[J].林業科技開發,2015,29(1):30-32.
[5]李曉儲.禿杉引種幼齡生長規律初步研究[J].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93,17(2):183-191.
[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林部標準[S].LY208-77. (責編:徐世紅)